陈成伟:从“激素应用”孰是孰非的争议中解脱出来

2011.08.17 陈成伟:从“激素应用”孰是孰非的争议中解脱出来

须积极探索、拟定激素治疗与停药的指征和反指征 学术界对糖皮质激素在重症酒精性肝炎的应用,乃至重症肝病的应用,一直争论不休。无可非议,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力的抗炎和抗细胞毒作用,正方以大量患者从治疗中获益为依据;另一方面,糖皮质激素可导致一些严重甚至是致命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这又成为反方强有力的佐证。延续40余年的争论无助于问题解决,反使临床医师一直无所适从。建设性的思维是寻求一种可靠的评价方 ...

蔡皓东教授:抗乙肝病毒核苷(酸)类似物的不良反应(二)

2011.08.17 蔡皓东教授:抗乙肝病毒核苷(酸)类似物的不良反应(二)

关于乙型肝炎长期治疗过程中核苷(酸)类似物可能导致的疾病,我们已系统性介绍了肾小管病、肌病、周围神经病,本期关注乳酸酸中毒,并介绍《临床胃肠病学杂志》143:1008发表的1例典型病例。 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医师警惕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导致横纹肌溶解后,本报于2010年9月2日至本期刊登了北京地坛医院蔡东教授撰写的一系列关于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 ...

魏来:病毒性肝炎研究年度进展(一)

2011.08.17 魏来:病毒性肝炎研究年度进展(一)

2010年,在乙型肝炎方面进展的特点是中国学者的研究以及与国际合作的研究正逐步走上世界舞台,在2010年的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年会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年会上,中国学者的研究都引起了来自世界各地学者的广泛关注。我国学者还对《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进行了更新。在丙肝研究领域,新的抗病毒药物研究证据积累更多,使新药的上市变得指日可待。 病毒性肝炎中国大事记(上) ...

谢青:HBV合并HC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

2011.08.17 谢青:HBV合并HC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目前全球慢性肝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HBV和HCV感染者分别超过3.5亿和1.7亿。由于两者具有共同的传播途径,合并感染现象相当普遍,尤其在两种病毒都流行地区。 关于HBV合并HCV感染预后和治疗的临床数据非常有限。目前尚没有既定的治疗指南,在初始治疗前通过血清学和病毒学检测来确定“优势”病毒 ...

王德扬:当今乙肝科学防治

2011.08.17 王德扬:当今乙肝科学防治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防治,众人关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乙肝防控工作,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和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已使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从1.2亿减至9700万,由“高流行区”变成“中等流行区”,这是举世瞩目的成绩。在预防和治疗研究方面不断取得的新成果,特别是大量临床实践中积累的的丰富经验,正推进着我国的乙肝防治科学健康发 ...

蔡浩东教授:抗乙肝病毒核苷(酸)类似物的不良反应(一)

2011.08.17 蔡浩东教授:抗乙肝病毒核苷(酸)类似物的不良反应(一)

最近十年,口服核苷(酸)类似物的应用使乙型肝炎治疗取得重大进展。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5种药物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其中前4种已在我国上市,替诺福韦也将在我国开展临床试验。 虽然药物获批程序非常严格,但某些发生率很低或在长期用药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仍可能被临床前试验和临床试验疏漏或忽视。上述可能的不良反应仍须关注,因为多数应用核苷(酸)类似物的乙型肝炎患 ...

贾继东教授: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研究年度进展

2011.08.17 贾继东教授: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研究年度进展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在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010年,国外学会等组织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指南进行了更新,如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发表了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诊疗指南,还发表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试验设计原则的会议文件。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工作组(IAIHG)也在2010年发表了关 ...

顾峰:抗利尿激素不适当综合征临床诊治进展

2011.08.17 顾峰:抗利尿激素不适当综合征临床诊治进展

临床低钠血症非常重要,导致低钠血症的不同基础疾病及低钠血症本身往往造成许多严重的不良结局,如严重急性低钠血症致死率及高;慢性轻度低钠血症患者,因为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时死亡率增加;低钠血症过度治疗,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异常相关死亡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包括轻度低钠血症),死亡率是正常人群的3~60倍。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综合征(SIADHSyndro ...

叶胜龙教授:重视肝癌的个体化治疗

2011.08.16 叶胜龙教授:重视肝癌的个体化治疗

叶胜龙教授上海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国际肝癌协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SCO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肝癌的治疗不仅要关注消除肿瘤本身,同时也须注重患者的肝功能保护,减少肝功能损害。肝癌的个体化治疗应依据循证医学证据,针对每例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规范化治疗,合理应用各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疗效,使患者获得临 ...

吴志英:肝豆状核变性的分子机制及诊疗建议

2011.08.16 吴志英:肝豆状核变性的分子机制及诊疗建议

神经精神症状是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重要表现之一 肝豆状核变性在欧美人群中发病率为1~3/10万,基因携带率为1/90,而其在东亚国家,如中国、日本和韩国发病率更高,韩国报告发病率达1/3000,我国台湾报告基因携带率为3/100,香港估计发病率为1/5400,内地尚无相关流行病学资料,但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发病率可能更高。 肝豆状核变性致病基因ATP7B定位于13q14.3,编 ...

上一页 1 2 3 ... 11 12 13 ... 15 16 17 下一页 到第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