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腔内真空技术治疗消化道吻合口瘘

2016-07-26 12:33 来源:丁香园 作者:锁骨下动脉
字体大小
- | +

来自美国德克萨斯贝勒大学的 Leeds 博士等于近期的 JAMA surgery 杂志上介绍了一项用于治疗消化道吻合口瘘的新技术,一起来开开眼界吧。

什么是腔内真空(E-vac)治疗?

吻合口瘘或肠穿孔是消化道手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常需要手术修复。腔内真空(E-vac)治疗较传统的修复方法创伤更小,且富有创新性。该技术将具有负压的真空装置插入自然腔道,如口腔或肛门,来控制污染经穿孔处传播,且不影响溃疡或吻合口瘘的二期愈合。

作者将传统的用于浅表伤口闭合的装置进行改良以便置入腔内。该技术将颗粒状海绵(endosponge)安装于耐受性良好的硅胶鼻胃管尖端,在对腔道进行充分冲洗后,将其放置于消化道破裂处。应用负压以期达到应用于浅表伤口时的效果。该操作在全身麻醉下完成,随后在封闭破裂口后撤出 E-vac 装置(图 1,点击从原文查看>>)。

E-vac 治疗的优势是什么?

作者所在机构首次应用 E-vac 技术是在一位已无手术或内镜下治疗机会的食管穿孔的患者,治疗结果出乎意料,使患者避免了无法承受的全食管切除以及随后的食管重建。作者意识到了 E-vac 技术的潜能并与微创外科及胃肠病科共同制定了应用于患者的流程。该技术的优势主要在于其微创性,通常不需要手术切口或操作,且无需放置引流管,因负压装置可以很好地控制污染。

E-vac 治疗如何影响临床治疗方式?

接受 E-vac 治疗的患者结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可避免接受大手术,并最终恢复正常饮食。作者所在机构已完成了 38 例消化道瘘(11 例食管瘘、17 例胃瘘、10 例小肠瘘)的治疗,其中 34 例达到成功愈合(89%)、4 例出现并发症(11%)、31 例成功避免了大手术(82%)。需行随机对照试验与传统手术和内镜下治疗相比较。

E-vac 治疗的应用有无证据支持?

数十年来,应用手术治疗和内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瘘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综述文章以及荟萃分析总结了其可行性、疗效及结果。E-vac 技术起源于欧洲,最初于 2008 年由 Weidenhagen 等将其应用于直肠以及由 Wedemeyer 等应用于前肠,他们的研究结果报道了严重的并发症。

2013 年,Brangewitz 等证实 E-vac 技术在治疗食管瘘方面优于自膨式金属支架,有更高的闭合率(84% vs 53%)、更低的死亡率(15% vs 25%)、更短的治疗时间中位数(23 天 vs 33 天)以及更低的狭窄发生率(9% vs 28%)。同在 2013 年,Schniewind 等比较了食管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显示,E-vac 治疗在死亡率方面优于支架置入及外科修复。因此,文献报道的 E-vac 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推广 E-vac 治疗应用的障碍是什么?

新的治疗方法需要比传统方法拥有更好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才有可能使得我们放弃传统治疗方式,尤其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进行性失代偿的患者而言。传统方法可允许外科医师直接移除腔内容物而无需持续监测,而 E-vac 可持续控制腔内容物,需要持续数周至数月的关注,每隔 3-7 天需反复镇静、插管及内镜检查来评估内部伤口愈合情况,最终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花费增高且报销比率低。

需行进一步的成本分析。持续的内镜评估不在报销范围之内,而外科手术是可以报销的。高花费是 E-vac 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

E-vac 治疗何时可常规应用于临床?

目前,在作者所在机构,E-vac 治疗已作为治疗食管、胃、直肠吻合口瘘或穿孔的主要治疗方法,不同的研究者团队在会议期间讨论结果和不良反应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临床经验的发表,周围的机构逐渐开始对此项技术感兴趣并询问,最后在自己的机构开始实行。E-vac 技术目前即可应用于临床,但需要机构审查委员会的允许以及包含多学科的研究团队。该项技术正在逐渐完善。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程培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