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管堵管:是否可以用导丝直接疏通?

2017-12-18 16:16 来源:丁香园 作者:雪仔
字体大小
- | +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经口服或管饲途径,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的一种营养支持治疗方式。肠内营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管路堵管就是其中之一。

话题讨论:营养管堵管可以用导丝通吗?

站友 dengwei341 发帖:今天我们科室的 35 床营养管堵了,按照常规我们会用 10 mL 的注射器直接冲管,但管床护士说她已经上导丝捅了下,上到一半就下不了了。我说你们以后堵了就不要上导丝了,直接冲就更简单些。后来将该患者的营养管拔了。下图是拔出来的营养管,看看导管内是什么样的状态,相信大家都没见过。

屏幕快照 2017-12-18 上午10.21.04.png

该帖子引起了站友们的关注,除了提建议,其中关于营养管能不能用导丝通也有不同的观点:

站友 A:很多时候都冲不动的,必须要用导丝。管口太小了!

站友 B:千万不能用导丝。不能用导丝的原因不是怕把管子搞穿(当然有这可能),最主要的是你把堵塞的肠内营养液的渣子用导丝捅了后它会变得更加紧实,增加了你的冲管难度。

站友 C:个人认为最好是采用导丝在透视下一次将管弄通并可防止管退过幽门,如万一退过也可在导丝的帮助下重新放好。如为食物颗粒堵管可用导丝弄通。

那到底能不能用导丝再通?我们不妨来做过调查,也欢迎大家文末留言讨论。

管路堵塞: 不妨试试这些办法

当肠内营养管路出现堵塞时,一定要确保处理工作开展的时效性。通常情况下,只要快速冲洗导管,堵塞现象就可以被解除。但在通管之前先要找到原因。

第一步:分析堵管原因

1. 管路扭曲弯折:万一出现堵管,先要分析是由于管路打折或盘绕还是由于食物颗粒堵管。若明确不是导管外露段受阻的因素,应及时进行 X 线片检查进而确定导管方位,确定是否有扭曲或折断现象。

2. 营养液堵管:长期灌注营养液、输注速度过于迟缓、营养液过于密稠、滴注以后冲洗工作开展缺乏实效性都可以引发堵管现象。

3. 其他:与鼻肠管的材质、导管内径过细、置管时间过久、经鼻肠管药物没有被完全碾碎、药物残渣没有溶解、药物与营养液组合科学性缺乏等都和堵管时间发生率紧密相关。

第二步:常规处理办法

如发现堵塞,可换用小容量大压强的注射器(如 2 mL 注射器或 5 mL 注射器),应用温开水进行压力冲洗,可以与负压抽吸交错进行,与此同时用手多次捏挤体外部分管道。也可使用三通,通过逐步溶解、吸出的方法通开管路。如系导管内段反折,则予以拔除,为避免喂养管破裂,不宜插入导丝疏通。

第三步:试试特殊方法

1. 温开水的温度可以稍高(50℃ 左右),用注射器加压冲洗营养管,应用营养管遇热扩张及热水对营养素的溶解功效。

2. 可以用针筒抽取 5% 碳酸氢钠溶液反复推注冲洗。也可以应用可乐,具体原理是借用可乐内的碳酸氢钠物质的作用(该方法笔者所在病区曾试过 2 例,确有效)。

3. 当注水无效时,可使用含胰酶制剂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国外有研究者把胰酶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解后冲管去解决导管堵塞问题。

4. 站友介绍了很简单的办法:用一个 1 mL 或 2 mL 的注射器,快速往营养管中注入水或空气,这样产生的压强很大,一般都可以把堵塞物冲掉!(百试不爽!)

提醒:在无法疏通的情景下,切忌强制性冲洗导管,否则就会加大导管结构破裂问题出现的概率。

避免并发症,预防需在先

肠内营养液输注时常见的并发症除了堵管,还有误吸、腹泻、腹胀、肠痉挛、代谢并发症等。预防并发症,至少需做好以下六点:

1. 挂醒目标识牌:肠内营养配置台、输液架均应与静脉治疗严格区分并明确标识。在治疗瓶(袋)、输液架上均应有「肠内营养」红色醒目标识牌。

2. 正确安置体位:头部抬高 30°~35°是比较安全的鼻饲体位,对于防止误吸有积极的作用。如果鼻饲管放置于十二指肠,患者适宜取侧卧位或右侧卧位,有利于液体抽吸。

3. 有效固定管路: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宣教,要防止患者因不适而拔管,翻身或活动时避免牵拉管道而致移位。鼻空肠营养管在插入 8~12 小时必须行 X 线检查以确定位置。空肠营养管应当妥善固定,并做好长度标记。空肠造瘘管通常在术中用丝线缝合固定于皮肤上,并在营养管穿出皮肤处做好标记,以及时发现有无移位,严格交接班。

4. 防止管路堵塞:肠内营养管很容易被黏稠的营养液,以及粉碎不全的一些药渣残留附在管腔内,从而堵塞导管。每次使用前后应用温开水 30~50 mL 对管腔进行冲洗。如果是经营养泵连续输注的患者,应至少每隔 3~4 小时用 30 mL 温开水冲洗管道 1 次。营养液使用前应充分摇匀,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营养液沉淀等现象,可再次摇匀,防止堵管。如需经管道给予多种药物时,应当保证药物之间无配伍禁忌,并充分研磨,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浸泡后,再用纱布过滤碎渣,方可输注管道中。

5. 控制输注温度:营养液输注前应在室温下复温到 38~42℃ 再使用。可采用输液加温器输注,使营养液的温度保持在 37℃ 左右,避免温度过低对肠道的刺激,有利于营养液吸收。

6. 调节浓度速度:为避免高渗液在胃内的潴留,营养液输入浓度与速度应循序渐进,从低速度、低浓度开始,根据患者的适应程度逐步增加。如果患者胃肠功能较好,可采用重力滴注法,可以按用餐时间输入;对于胃肠功能较差的患者,可采用输注泵控制速度,匀速滴注,有利于营养液吸收。

参考文献

1. 吴汉平. 最新 ACG 指南:住院患者营养治疗策略. 2016-05-12 来源:丁香园

2. 共识专家组. 肠内营养临床药学共识(第二版). 来源《今日药学》.

3.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消化与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16). 中华医学杂志.

4. 刘思彤,苏钰,黄迎春. 肠内营养支持及其并发症护理的研究进展.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7,5(2).

5. 梁芳,康海芬. 品管圈在降低肠内营养管堵管率中的应用. 中华护理教育,2015,12(9).

6. 宋凯飞,陈琦. 循证护理对 ICU 患者肠内营养胃肠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9).

7. 马瑞英. 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的原因研究.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59).

编辑: 王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