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2 岁,腹痛腹泻 3 天,无发热畏寒,无恶心呕吐。拒绝粪检,于是医生开具蒙脱石散后离院。患者在家服药后止泻效果不佳,于当地诊所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逐渐加重,患者再次入院。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有升高,降钙素原和 C 反应蛋白同样升高,余无异常,提示肠道感染。
一切都围绕急性肠炎开始。另外告知了患者家属腹泻好转后需进一步完善胃肠镜,以排除胃肠道肿瘤。患者入院后,每天对其进行体格检查。第二天,腹泻次数减少。住院第三天,出现了腹痛的症状。
通过全腹部增强 CT 扫描,患者左下腹小肠肠腔内出现了一个高密度异物影,这是什么?
肠内异物
行医十年,形形色色的消化道异物也碰到不少,比如鱼刺,金属异物,胃肠结石等等。曾经一名便秘患者找我看病,腹部立位平片发现直肠内有异物,竟然是一个吃饭的铁勺。后来患者才说,想用铁勺挖大便,结果一下子塞进去了。
回到正题,在查阅患者 CT 片的同时,请来了普外科主任会诊:
「左下腹部小肠壁有渗出,伴周围腹膜炎症,考虑小肠腔内条状高密度异物所致。」
一切都有了合理的解释,某种异物卡在了小肠里,引起了消化道穿孔。那么,为什么患者进院后照了腹部立位平片,没有发现穿孔迹象呢?
当然,腹部立位平片没有发现膈下游离气体,也不意味着没有穿孔,一些微小穿孔或迟发型穿孔,在平片上是可以没有任何异常的。
再次回到患者身上,当我再次询问有没有吞食什么异物的时候,患者一直否认,从 CT 上看,这并不像金属异物,另外,吞食金属异物的一般多是精神疾病者或企图自杀者,患者并没有相关病史。
为了进一步治疗,患者很快被转到了普外科,随后进行的剖腹探查手术。探查发现患者穿孔处位于回肠,距离回盲部约 150 cm,于穿孔远端约 3 cm 处发现肠腔内有一红枣核……
患者全麻清醒后,我们将这个情况告诉了她,才得知患者有长期生吃红枣的习惯,据她描述,有的红枣吐了枣核,有的就一块吞进去。
重视体格检查
有人经常问我,医生查房,究竟查什么?
查房是医生每天都要进行的工作,但随着各种先进检查仪器的问世,我们的查房也变得越来越简单。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医患沟通,这些能省的我们都省了,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有时生死就在一念之间,就像碰到的这名患者,如果没有动态观察,如果没有一次次腹部触诊,说不定真的就当成急性肠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