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焦显微内镜的临床诊断应用:食管篇

2016-10-31 20:33 来源:丁香园 作者:牟丹
字体大小
- | +

共聚焦显微内镜是一种新型内镜,能将图像放大 1000 倍,并可在内镜检查的同时模拟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不同部位和病变黏膜的共聚焦图像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特点。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共聚焦显微内镜在食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1. 正常食管

共聚焦内镜(CLE)可以观察整个食管黏膜上皮及部分固有层结构。但是由于扫描深度限制,尚观察不到基底层细胞。

1.png
图 1 大小一致、排列规则的鳞状上皮细胞,细胞边界清晰,无荧光素钠渗出。pCLE 一个视野内可见到 1~2 个乳头样毛细血管袢(IPCL),呈线圈状或短棒状,管径粗细均匀,其内可见到黑色点状的红细胞,食管鳞状上皮呈同心圆分布于 IPCL 周围

2. 食管炎

普通内镜即可发现糜烂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病变,因此 CLE 的诊断价值不大,但是当治疗后患者的炎症持续存在,需要与食管上皮内瘤变进行鉴别时,CLE 则显示出其独特的诊断价值。

2.png
图 2 IPCL 数目增多,扩张,细胞间隙增宽,荧光素钠渗出明显

3. 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

被认为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癌前病变状态,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CLE 不仅对食管上皮内瘤变的实时诊断价值极高,同时可以提高阴性预测值,避免不必要的活检。

3.png
图 3 IPCL 周围没有鳞状上皮规则排列形成的「光晕」,距离 IPCL 由近及远,鳞状上皮细胞厚度无梯度变化规律,缺乏成熟和分化

4. Barrett 食管

被认为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是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代替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当鳞-柱状上皮交界(齿状线)与胃食管交界分离,胃食管交界近端出现橘红色柱状上皮时,即为 Barrett 食管,但是临床实际中,两者的准确判断较为困难,从而影响 Barrett 食管诊断的准确性。CLE 可较为准确的实时诊断 Barrett 食管及其瘤变,并且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很高。

4.png
图 4 形态一致的绒毛样结构,长柱状吸収细胞,黑色的杯状细胞

5. 食管癌

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以及少见的黑色素瘤、小细胞癌等。共聚焦显微内镜不仅具有早期发现和诊断食管癌的优势,而且在内镜治疗过程中可以实时确定食管癌浸润的范围和深度,进而可以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决策。

5.png
图 5 鳞状上皮细胞失去正常形态,色暗、大小不一,排列紊乱,边界模糊不清,颜色暗黑,细胞间隙增宽;IPCL 扭曲、扩张、排列紊乱、渗出明显增多

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由于受食管表面黏液、呼吸、心跳及消化道自身蠕动的影响,食管下段检查的共聚焦图像质量相较于胃及结肠检查的图像质量差,但是共聚焦显微内镜的「实时在体」性,仍为食管病变尤其是 Barrett 食管的诊断和监测提供了有力证据。

参考文献

左秀丽,李长青,李延青等. 消化道共聚焦显微内镜诊断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编辑: 张跃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