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院内感染、胎粪吸入后出现的肺部感染一例

2012-02-07 17:37 来源:丁香园 作者:亦人pumber
字体大小
- | +

maomaom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以和大环内酯类合用吗?而且在新生儿?  

bycq0

能不能把主任发的那 生儿可能发生败血症的排出原则 翻译一下呀英文的看不懂呀  

geesepop

前次我们nicu院感
很恐怖
4个一起败血症  

leon_alei

原则上不可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合用。因为红霉素是快效抑菌剂,当服用红霉素等药物后,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使青霉素无法发挥杀菌作用,从而降低药效。

有时间翻译英文,不过是国外资料,只能借鉴

hfx7806

新生儿合理应用抗生素

一、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1.新生儿体内许多酶系统不足或缺乏。如氯霉素需通过肝脏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的作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灭活。新生儿期由于该酶活性不足,造成氯霉素游离血浓 度增高,加上肾脏排泄差,使血中结合的和游离的氯霉素浓度明显升高,有可能发生循环衰竭(灰婴综合征)。又如葡萄糖醛酰转移酶可催化胆红素和葡萄糖醛酸的 结合,新霉素对该酶具有抑制作用,并可阻抑胆红素自胆汁中排出,新生儿此酶不足,排泄胆汁的能力又差,因此新生儿期用新霉素可导致游离胆红素升高而使新生 儿黄疸加重,甚至产生胆红素脑病。
2.新生儿年龄小,细胞外液所占的比例越大,如新生儿细胞外液占体重的40%~50%,11岁时占30%,14岁以上才接近成人20%~25%的水平。由 于细胞外液所占比例大,药物的分布容积大和体表面积大,故新生儿抗菌药物用量较按体重计算的剂量略高。 同时排泄相对也缓慢,致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延长。
3.有些抗菌药物( 如先锋必、菌必治、磺胺类 )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较高,新生儿期这种结合能力较弱,故游离抗菌药物浓度较高,易进入组织中。此外,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可夺去胆红素的结合部位,使胆红素游离,而易进入组织,如胆红素沉着在脑组织,则产生胆红素脑病。
4.新生儿肾功能不良是影响药代动力学的重要因素,许多抗生素,如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主要由肾排出,由于新生儿肾小球滤过率低,药物排出少,血浓 度高和半衰期延长,易致中毒。如新生儿应用过量的链霉素或卡那霉素,可致永久性耳聋;哌啶酸可致代谢性酸中毒。故给药间隔时间可以延长。由于肝酶活性不 足,一些主要经肝代谢和肾排泄的药物应慎用,必须使用时应减量或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5.新生儿对化学刺激耐受性差,肌内注射给药易引起局部硬结而影响吸收,故新生儿不宜肌内注射给药。

二、合理应用抗生素
1、抗生素的应用原则
防治均应有明确的指征
只用1种
联用:病原未明,难以控制,混合感染
在病原体培养和药敏的基础上选用
高效、低毒、价廉、方便
   据药动学确定剂量、途径和间隔
   严重感染静脉给药,定量稀释,定时输入
   新抗生素:成人(儿童(新生儿
   结合当地病原体及耐药情况,选用1种作用 于G+球菌加1种作用于G-杆 菌或1种广谱
   据培养结果和病情变化调整
   勿与其他抗生素或药物混合
2、新生儿期禁用抗生素
磺胺类(SMZ Co例外)
四环素类
多粘菌素类
硝基呋喃类
耳毒性较大的氨基糖甙类
第1、2代喹诺酮类
其它:新生霉素、杆菌肽、乙胺丁醇等
缺乏新生儿药动学资料的新抗生素不宜使用
3、抗生素在新生儿医学领域的应用
青霉素类
*青霉素G钠:G+球菌、破伤风杆菌、螺旋体
*耐酶青霉素:新青I、II、III,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
*羧苄西林、替卡西林、特美丁:绿脓假单胞菌
*氨苄西林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美丁
广谱,肠球菌、李司忒菌
*脲基青霉素类:哌拉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
广谱青霉素,对G+球菌不及青霉素
氨基糖甙类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奈替米星:对G-杆菌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
注意剂量、用法、疗程
常规监测血药浓度
研究开发抗菌活性更强、毒性更低的品种
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
首选头孢唑啉:主要作用于G+球菌;次选头孢拉定、头孢噻吩
口服:头孢氨苄
*第二代:
首选头孢呋辛:广谱,对G+和G-球菌作用相当;次选头孢羟唑
口服:头孢克洛、头孢羟氨苄
*第三代:
首选头孢噻肟,次选头孢唑肟、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易穿透血脑屏障;头孢他定对绿脓假单胞菌作用强
*第四代:
对G+球菌作用增强,高度耐酶:头孢匹罗、头孢唑喃、头孢匹美、头孢利定
注意:与青霉素类可有交叉耐药、交叉过敏
大环内酯类
*第一代:红霉素、抗菌谱近似青霉素,用于对青霉素过敏或耐药
*第二代:正、副作用均减弱,新生儿少用
*第三代:阿齐霉素、乙酰麦迪霉素,首选用于支原体、衣原体、脲原体、弓形体、立克次体感染
氟喹诺酮类
广谱、高效、正作用增强,副作用减轻
应用指征:严重感染,对其它抗生素耐药
环丙沙星、斯帕沙星
应作为保留用药
其它抗生素
氯霉素、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甲哨唑、利福平、异烟肼、复方新诺明、二性霉素乙、5-FC、氟康唑、酮康唑、亚胺培南、美诺培南、氨曲南
4、抗生素临床应用
G+球菌感染:
*金葡菌、表葡菌、链球菌、肠球菌:首选青霉素,耐药菌株:首选氯唑西林、苯唑西林; 次选第1代头孢、大环内酯类
*抗氯唑西林葡萄球菌:万古霉素、环丙沙星
 G+杆菌感染:
*李司忒菌:首选氨苄西林,次选大环内酯类
*蜡样芽孢杆菌、红斑丹毒丝菌:首选青霉素,次选大环内酯类
G-球菌感染:
*淋球菌:首选青霉素,次选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美丁
产酶菌株:首选头孢曲松,次选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美丁
*脑膜炎球菌:首选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呋辛,次选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美丁
*卡他布拉汉菌:首选阿齐霉素、红霉素,次选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美丁
*棒状杆菌:首选罗红霉素、万古霉素
*耐药菌株:环丙沙星
*结核杆菌: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
G-杆菌感染:
*流感杆菌:首选氨苄西林,次选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阿美丁
*克雷白杆菌:首选第二、三代头孢,次选脲基青霉素类
*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粘质沙雷菌:首选哌拉西林,次选第三代头孢
*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首选第三代头孢,次选亚胺培南
*不动杆菌:首选哌拉西林,次选头孢他定
*沙门氏菌、痢疾杆菌:首选氨苄西林,次选哌拉西林、头孢噻肟、氯霉素
*绿脓假单胞菌:首选头孢他定,次选哌拉西林、阿洛西林、替卡西林
*脑膜炎败血型黄杆菌:首选哌拉西林,次选阿洛西林
各种耐药G-菌株:环丙沙星
厌氧菌感染:
*破伤风杆菌:首选青霉素,次选头孢唑啉
*脆弱拟杆菌:首选甲硝唑,次选克林霉素、哌拉西林、利福平
*产黑素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厌氧球菌:首选青霉素,次选甲硝唑、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
*难辨梭菌:首选万古霉素,次选甲硝唑
5、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目的:扩大抗菌范围、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
一般联用2种,罕需联用3种
须合理地联用
分类:按作用性质分4类
1、繁殖期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亚胺培南、磷霉素、万古霉素、利福平、氟喹诺酮类
2、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甙类
3、快速抑菌剂:大环内酯类、氯霉素、克林霉素
4、慢速抑菌剂:复方新诺明
1类不同品种联用:相加或协同
1类+2类:协同
1类+3类:拮抗
1类+4类:协同
2类+3类:协同或相加
2类+4类:协同或相加
3类+4类:协同或相加
6、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指征:
 羊膜炎、全身感染、感染征象的母亲分娩的新生儿
 胎膜早破>24小时
 产程中吸入羊水、胎粪、粘液、血液
 产房抢救多次插管
 旧法接生,分娩和断脐消毒不严
 无其它原因解释的“五不”表现
 某些特殊的非感染性疾病
 较大的手术
 新生儿室感染爆发流行
 与传染性细菌感染人员接触

新生儿院内感染

  医院内感染已成为全球性现代医学界突出问题。它对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是导致新生儿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新生儿医院感染病因
  抗生素的滥用
  侵袭性操作多
  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
  新生儿(早产儿)住院时间长
  工作人员对消毒隔离工作不够重视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二、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
  细菌、病毒、真菌
  绝大多数病原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所以治疗比较困难,疫情不易控制。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新生儿院内感染常见部位
  院内感染病例中,菌血症占第一位;其次肺炎;以后为胃肠道、眼、耳、鼻咽部。也有报道肺炎占第一位。
三、新生儿院内感染诊断
  感染病原的检测水平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
  传统的检测方法包括涂片检菌、培养、生物分型、细菌素分型、血清型分型、药敏谱分型等,多有粗糙、特异性低、准确性差、不稳定、费时费力等缺点。
  1、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2、质粒分析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
  4、DNA杂交
  5、聚合酶链反应
  6、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RAPD)
确定不同来源病原的基因同源性,进行快速、简便的基因分型,追踪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7、其它检测方法
气管分泌物培养
气管分泌物化脓程度与感染的关系 以PMNs/LPF=25为界
  8、病毒检查 ELISA法测定抗原或免疫荧光法测定抗体
四、医院感染的防治
  合理应用抗生素
  医疗器械的消毒必须规范化
  病室环境的消毒
  工作人员的消毒与隔离 手的消毒
  提高警惕,隔离患儿
  不断提高病原监测水平
  积极治疗感染患儿,切断传播途径
  婴儿室或新生儿病房如发生医院感染流行,应立即进行隔离、消毒和检疫。

抗生素与LBWI

1、药物的吸收
(1) 口服给药
绒毛较少,吸收面积减少
排空延迟,延长了吸收时相
食道反流,推迟胃排空
脂肪吸收不良,影响药物吸收
心肺功能不全,右心压力á,肠V淤血
胃pH较高,弱酸性药物吸收少
上述各点使AUC减少,较大剂量达治疗血药浓度
(2)肌注给药
肉少,肌层薄,易注入皮下
低体温,末梢灌注不足,吸收不足
药物对肌注局部损伤
药物在肌注局部沉淀
无菌性脓肿
VLBWI少用肌注,应避免长期肌注
(3)静脉给药
最能保证有效血药浓度
是首选的给药途径
加药于靠近注入部位的管道
用小注射器接带针头的细管
注完后用少许液体冲注1次,抽吸少许药液充满注射器前端的死腔,以保证给药剂量的准确
2、药物的分布
与下列因素有关
器官的血流量
体液和组织的成份
体液和组织的pH值
药物理化性质
与血浆蛋白、组织蛋白结合的程度
足月儿含水量约75%
VLBWI含水量约90%
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较大
按Kg体重给同样剂量,血药浓度较低
足月儿含脂肪约15%
VLBWI含脂肪约0.1%~0.5%
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较小
脑组织脂肪含量少
影响中枢N系药物的作用
VLBWI血浆蛋白浓度低
亲和力和结合率较低
按Kg体重给同样剂量
血药总浓度较低
但游离药物浓度较高
3、药物的代谢
Ⅰ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
Ⅱ相反应(合成)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CYP3A7、 CYP1A2、 CYP2C9、CYP2C19、 CYP2D6、 CYP3A4
VLBWI上述酶不成熟
CYP1A2 对乙酰氨基酚 安替匹林 咖啡因 茶碱 R-华法令
CYP2C9 环已烯巴比妥 布洛芬 苯妥英 甲磺丁脲 S-华法令
CYP2C19 地西泮 甲基苯妥英 苯丙咪唑
CYP2D6 可待因 右旋美沙芬 美托洛尔 普罗帕酮
CYP2E1 乙醇 异烟肼
CYP3A4 西沙必利 红霉素 利多卡因 米达唑仑 奎尼丁
  西米替丁与西沙必利合用中毒
  西沙必利与红霉素、唑类合用中毒
  VLBWI酶活性缺乏或低下:
  药物半衰期较长、半衰期与胎龄、日龄呈反比
  VLBWI给药间隔应较长
4、药物的排泄
经肾、胆道、肺
肾小球滤过、肾小管转运
足月儿滤过率为成人35%
VLBWI为成人25%
  药物清除较慢
  低分子药物由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影响
  缺氧
  灌注不良
  肾毒性药物
  VLBWI的药物排泄难以预测
5、血药浓度监测
血药总浓度
血游离药物浓度
VLBWI血浆蛋白量、亲和力、
结合力低
血游离药物浓度较高
作用和毒性与血游离药浓度相关
足月儿治疗血药浓度
对早产儿、VLBWI可出现毒性
有必要监测血游离药浓度
6、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更应遵循抗生素的应用原则
单纯极低体重不是应用抗生素的指征
预防感染:
严格消毒手
综合消毒隔离措施
必要时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抗生素选用更严格,应用品种更有限
 

分页: [ 1 ]   [ 2 ]   [ 3 ]  

编辑: 李林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