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我国发布胃食管反流病(GERD)治疗共识意见至今的7年时间内,GERD诊疗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内外亦有很多高质量临床研究问世。为推动GERD规范化诊疗的普及、提高临床医生的GERD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发起,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以下简称:共识意见)已于近日完稿,并在北京隆重召开发布解读会。
2014中国GERD共识意见发布暨解读会启动仪式
杨云生教授、张澍田教授、游苏宁教授、陈旻湖教授、周丽雅教授、袁耀宗教授、邹多武教授、李延青教授、吕宾教授、王邦茂教授、肖英莲教授和宋军教授等10余位消化领域的权威专家受邀参加了此次大会,共同发布了2014中国GERD共识意见,并先后对共识意见的背景、制定流程、以及本次共识意见中所涉及的GERD的症状与诊断、GERD的治疗、难治性GERD和GERD合并症与食管外症状4大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介绍和解读。
大会现场出席专家
肖英莲教授(左)对GERD共识意见——症状&诊断篇进行解读
陈旻湖教授(右)专家点评,对比过往指南共识的不同之处
GERD共识意见解读——症状&诊断篇
1、烧心和反流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典型症状,而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等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不典型症状。
2、关于GERD的诊断方法,共识中推荐质子泵抑制剂试验(PPI Test)为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3、对具有反流症状的初诊患者建议行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正常的患者其检查过程中不推荐常规进行食管活检。
周丽雅教授(左)宋军教授(中)对GERD共识意见——GERD治疗篇进行解读
李延青教授(右)专家点评,对比过往指南共识的不同之处
GERD共识意见解读——GERD治疗篇
1、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进行治疗时,单剂量PPI治疗无效可改用双倍剂量,一种PPI无效可尝试换用另一种PPI。
2、PPI 治疗GERD 使用疗程至少8周。
3、对PPI有效但需要长期服药的GERD患者可考虑行抗反流手术治疗,测压可用于术前评估。
4、西方国家早期研究认为PPI与抗血小板药物(氯比格雷)联用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但近期前瞻性研究认为无影响,我国尚无相关研究。
5、对于重度食管炎(LA-C和LA-D级)的患者以及合并食管裂孔疝的GERD患者,有必要在开始使用时即采取双倍剂量,而不是无效时再用双倍剂量。
6、维持治疗方法包括按需治疗及长期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及轻度食管炎(LA-A和LA-B级)的患者可使用按需治疗,而PPI停药后症状复发、重度食管炎(LA-C和LA-D级)患者通常需要PPI长期维持治疗。
袁耀宗教授(左)对GERD共识意见——难治性GERD进行解读
吕宾教授(右)专家点评,对比过往指南共识的不同之处
GERD共识意见解读——难治性GERD
1、虽然目前对于难治性GERD尚无统一定义,但如果双倍剂量的PPI治疗8-12周后烧心和/或反流等症状无明显改善,则可认为是难治性GERD。临床医师则可考虑进行其他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如食管阻抗-pH监测及内镜检查等做进一步评估。
2、在GERD治疗中,对PPI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并不少见,因此,对所有PPI治疗失败的患者在进一步检查前都应做依从性评估,并优化PPI使用。在药物的选择方面,抑酸强度高、个体间代谢速率差异小的PPI是优选。有研究显示,增加埃索美拉唑剂量至80 mg可改善食管pH异常及病理反流。此外,其用于治疗糜烂性食管炎不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
3、若反流监测提示难治性GERD患者仍存在症状相关的酸反流,可在权衡利弊后行抗反流手术治疗或抗食管下端括约肌的一过性松弛治疗。
4、不建议对非酸反流者行手术治疗。
邹多武教授(左)对GERD合并症和食管外症状进行解读
王邦茂教授(右)专家点评,对比过往指南共识的不同之处
GERD共识意见解读——GERD合并症和食管外症状
1、哮喘、慢性咳嗽及喉炎等也有可能造成GERD,因此在确诊反流病前应先排除非反流的因素,如有典型的反流症状,则可进行PPI试验。
2、对于PPI无效的食管外患者不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应先进一步评估,来寻找其他相关原因。
3、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尤其是LA-C和LA-D级的患者治疗后建议进行定期随访。
4、Barrett食管患者推荐进行定期内镜复查。
5、合并食管狭窄的患者经扩张后需PPI维持治疗以改善吞咽困难的症状及减少再次扩张的需要,但是国内暂无相关研究报道。
相信2014中国GERD共识意见发布会暨解读会的召开,势必会推动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疗走向更规范的道路,也势必会带来更多的临床诊断、治疗,包括难治性GERD与食管外症状的相关推荐。希望更多的医师能从本次GERD共识意见中对疾病有更系统更全面的认知,从而让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