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新老观点对比
巴瑞特综合征(barrett syndrome)是指食管下端粘膜被胃柱状上皮所取代。又称巴瑞特溃疡、慢性消化性溃疡和食管炎综合征。几乎所有的食管腺癌的发病均与出现巴瑞特食管相关。而胃食管反流病是引起食管巴瑞特病变的主要因素。然而仅有5-13%存在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可发展为巴瑞特食管,使得胃食管反流病本身无法成为巴瑞特食管发生的预测因子。
澳大利亚昆士兰医学研究所人口健康部的Aaron P. Thrift等人从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生的多个维度研究胃食管反流病与巴瑞特食管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了这些相关因素是否会受到巴瑞特食管发病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指出在反流症状发作频繁的人群中,反流症状出现的时间越早,患者出现巴瑞特食管的风险性越高。该结果发表在2013年6月的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
数据来源为一项包括683人的退伍军的初级临床研究。对683人或进行选择性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或研究性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并同时进行结肠镜检查。236名是内镜疑似,病理确诊的巴瑞特食管病变患者与447名对照组病人(经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不存在巴瑞特食管病变)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并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法计算了巴瑞特食管发病的比值比及95%可信区间。
结果显示若胃食管反流症状发作频率高于1周1次,发病年龄小于30岁,则巴瑞特食管发生率明显上升,且发病风险的增加与胃食管反流症状出现的早龄化呈线性相关。这种相关独立于胃食管反流症装累积持续时间。胃食管反流症状出现早,以及曾使用过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的患者发生巴瑞特食管的几率尤其升高明显。
在胃食管反流症状发作频繁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人群出现巴瑞特食管的几率与阴性的人群相比较,降低了约80%。
由此作者得出结论:在胃食管反流发作频繁的人群中,巴瑞特食管发病风险与反流症状出现的早龄化呈线性相关。反流症状出现的时间可帮助临床工作者确定哪一类患者有必要进行巴瑞特食管的内镜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