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粘膜糜烂是治疗后反流症状持续主因

2013-06-13 21:17 来源:丁香园 作者:tiancai_erbao
字体大小
- | +

反流症状包括烧心、反刍等为反流发作时食管粘膜暴露于胃内容物所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存在食管粘膜损伤的,包括存在或不存在反流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另一类为存在反流症状但无食管粘膜损伤的,又称为非糜烂性反流病。对于这两类患者的标准药物治疗均为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症状残留的病因可能与残余酸、弱酸及碱性反流有关,而非反流发作时对食管粘膜刺激所引起。通常情况下存在反流的患者存在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而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是残余酸、弱酸以及弱碱性反流的主要机制。

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是由胃牵张感受器活化引起的反应,认为是由迷走神经反射通路介导的。新药Lesogaberan (AZD3355)是针对这一反射通路靶点的新型γ-氨基丁酸B受体激动剂。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应用可以有效减少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发作的次数,缓解反流症状。北卡罗莱纳医学院食管疾病研究中心Nicholas J. Shaheen等人对这一新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的2b期临床试验数据分析,并对纳入患者采用内镜对是否存在食管粘膜损伤及其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引起质子泵规范治疗后反流症状仍有持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持续存在食管粘膜破损。该结果发表在2013年5月的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约20-30%症状不能完全缓解。作者研究目的即为研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存在部分应答的人群出现食管粘膜破损的发病率。质子泵抑制剂对于减轻反流症状及促进损伤食管粘膜愈合的作用已被大量的临床实验证实。但仍有大约20-30%的存在或不存在食管粘膜损伤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经规范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后仍反复出现反流症状。

针对一种配合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的反流抑制剂lesogaberan(AZD3355)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的2b期临床试验数据分析(临床实验证明号NCT01005251)。实验对象为具有持续胃食管反流症状而且至少规范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4周的661名患者。若最近的一次内镜检查在24个月内(视为历史内镜结果资料),且发现食管粘膜破损,则在本研究中进行基线内镜检查。若在可将本次内镜结果作为研究基线。若历史内镜检查结果不存在食管粘膜破损则不进行基线内镜检查。并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对食管粘膜破损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244人具有历史内镜结果资料,其中48人(19.7%)存在食管粘膜破损。在465人中进行了基线内镜检查,其中146人(31.4%)存在食管粘膜破损。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食管粘膜破损的发病率为20-30%。历史内镜检查结果及基线内镜检查结果提示食管粘膜破损程度均为洛杉矶分级A级或B级。

由此作者得出结论:在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存在部分应答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轻度-重度的食管粘膜破损(发病率20-30%),而反流症状是引起食管粘膜破损的原因。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shuxiangro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