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钟平教授:2016 年度中国肝病成果斐然挑战犹在

2017-02-06 18:01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肝病是我国最主要的慢性疾病负担之一。曾几何时,人们谈肝病色变。2007 年,时任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中国科协会议上发表题为《对依靠科技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的报告,充满信心地指出,「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把肝病大国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十年来,中国肝病临床和基础研究者前赴后继,耕耘不辍。刚刚过去的 2016 年是我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国肝病领域取得了哪些成绩?如今的肝病防治形势如何?带着这些问题,丁香园采访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副院长段钟平教授。

顺应疾病谱变化精准出击

段钟平教授说,我国确实是一个肝病大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是乙肝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 2006 年的全国普查中 HBsAg 阳性率降至 7.18%,但以我国十三亿之众的人口基数而论,高达 9000 万的 HBsAg 携带者仍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再加上其他的常见肝病,如丙肝、酒精肝、非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估计我国各类肝病患者可达到 4 亿!段教授感叹地说,肝病大国的帽子必须要摘掉,但是这个帽子不易摘,还需要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

段教授介绍,随着我国主要肝病防治的进步,我国常见肝病的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乙肝疫苗接种计划的实施使得青少年乙肝发病率显著降低,但因既往输血、手术等因素导致的丙肝发生率尚未被很好控制,也就是说,病毒性肝炎包括其导致的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系列肝病仍是我国主要的肝病。与此同时,酗酒导致的酒精性肝病、生活方式不当及肥胖等因素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攀升,估计成人发病率均在 15-16% 左右。药物性肝炎的发病不容小觑,自身免疫性肝炎也日益引起业内关注。

面对已经到来的 2017 年,段教授指出,肝病学科要顺应疾病谱的变化,在疾病的防诊治研以及宣传推广等各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首先,要深化对疾病谱的认识,明确当前存在的主要挑战,除了前述的肝病外,既往感染病毒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已经进展为肝硬化、肝癌,或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这都是未来临床工作的重点;

其次,要坚持预防,持之以恒。乙肝疫苗接种计划的实施已经带来了防治形势的重大好转,但在农村、边远地区、城乡结合部以及特殊人群(留守儿童)等还存在接种漏洞,应下大力气落实这些地区人群的接种率和完成全程接种。

第三,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将现有药物用好、用规范,以最大限度发挥治疗作用。尽管目前医疗水平还达不到根治乙肝,但现有药物的规范应用可以实现延缓疾病进展、控制病情等,丙肝则已经有了根治药物。但既有药物发挥疗效的前提是必须规范、足疗程使用,并做好随访工作。这是在更好的药物问世之前临床医生的首要任务。

第四,要加强基础研究。病毒性肝炎的防治进展完全得益于基础研究的重大发现。我国作为乙肝大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加强中西医结合,大力促进跨学科合作研究的开展,为降低肝病危害做出贡献。

最后,肝病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要继续加强科普宣传,进一步提升公众对肝病知识的知晓率和认知率。

捷报频传多病种全面开花

中国学者近年来在国际学术舞台的表现引人瞩目。

段教授介绍,2016 年,我国肝病学界同样在基础和临床研究双方面都取得了一连串的佳绩,其中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李文辉研究员发表于 ELife 的工作得到持续关注。众所周知,乙型肝炎病毒(HBV)及其卫星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DV)必须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分子来实现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如能找到该受体,将为乙肝及其相关疾病提供有效的治疗靶点,这也是全球科学家孜孜研究几十年而未解决的问题。李文辉团队以树鼩这种人类和黑猩猩以外唯一能被乙肝病毒感染的物种为模型,发现并证实肝脏胆汁酸转运体(NTCP)是 HBV 和 HDV 的受体。这一发现被评审专家认为是 「该领域的一项巨大进步,对于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国在乙肝、丙肝的临床研究方面也继续高奏凯歌。魏来教授领衔的全口服药物治疗中国丙型肝炎患者的三期临床研究结果发布,结果显示,对于干扰素治疗不适合或不耐受的基因 1b 型丙肝患者接受 2 个口服抗病毒治疗药物(达拉他韦片和阿舒瑞韦)联合治疗 24 周后,91%-99% 的患者在停药后 24 周可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SVR24),被视为临床治愈,且无论是否存在肝硬化,疗效基本不受影响。

段钟平教授与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 (Langone) 医学中心的 Calvin Q. Pan 教授合作完成的「替诺福韦(TDF)预防高病毒载量的乙肝孕妇传播乙肝」发表于 N Engl J Med,为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带来了福音。研究显示,在分娩时,接受 TDF 治疗的孕妇中,有 68% 的孕妇血病毒载量显著降低,而未治疗孕妇中只有 2%。产后 28 周,检测到的 HBV 母婴传播发生率在接受 TDF 治疗的孕妇中低至 0%~5%,而另一组的发生率则为 7%~18%。

贾继东教授针对当前乙肝纤维化分类过于注重严重程度而不能体现动态变化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肝活检纤维化评估的北京分类,更加符合抗病毒治疗时代的评估需求,发表于 Hepatology。

段钟平教授不无骄傲地强调,我国肝病学界 2016 年成绩斐然,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在国际权威杂志和国际权威学术会议发声,展示了中国风采。我们在基础和临床多方面多角度均有收获,在肝病的各病种全面开花。

繁荣学术与欧美比肩前行

段教授在繁忙的临床科研工作之余,还担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的主任委员。他介绍,学会自成立以来,一直以促进学术交流、学术推广、继续教育为己任。

段教授笑说,2015 年是中国肝病界的「指南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和治疗共识》等相继出台。他告诉丁香园,2016 年,学会在这些指南的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得指南真正走进临床,指导临床诊疗更加规范化。

2016 年,学会在扩大交流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与全球两大肝病学会——美国肝病学会(AASLD)和欧洲肝病学会(EASL)合作,相继举办多次联合学术会议,还与印尼、中亚五国及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合作举办了大型联合会议。在国内,学会由贾继东教授领衔举办了几十场全国性的指南巡讲活动。这些工作对于扩大视野、推进学科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段教授深有感触地强调,中国医生目前的国际交流机会还是偏少,学会应该继续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平台。

谈到 2017 年学会的工作,段教授告诉我们的日程俨然已经满满当当。他告诉丁香园,学会将在继续组织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同时,集中精力办好几个大的学术会议,包括 2 月的亚太肝病年会(APASL),6 月的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10 月肝病学会与感染学会联合年会,以及各学组的专题会议等等。2017 年,学会将一方面继续推广既有指南,一方面对跟踪国内外学术动态,鼓励根据临床需求制定更加细化的指南和共识,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如乙肝母婴阻断、肝病营养等问题是临床的难点和热点,但还没有相应的指南可循,希望能在 2017 年促成相关指南或共识的发表,加强这些方向的关注。与此同时,学会将借助社会和政府的资助大力推进科研工作,如药物肝的临床多中心研究、乙肝随访体系的建立等等,同时,学会自身也会在组织建设方面有所加强。

肝病仍然危害着我国乃至全球的健康。作为公认的肝病大国,加强研究,为病患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是中国学者当仁不让的责任。或许十年前陈竺部长发出誓言甩掉肝病大国帽子的时候,我国肝病领域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艰辛局面。经过十年的砥砺前行,中国人已经在肝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等多领域全面出击,加上专业学会的组织,和一大批如庄辉院士、贾继东教授、魏来教授、侯金林教授、段钟平教授等肝病大家的引领,我们坚信,2016,我们奉献了精彩的华章,2017,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段钟平教授简介

段钟平150.jpg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科技园肝病转化医学研究所所长。

社会职务: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医学部主任,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组长,《实用肝脏病杂志》与《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共同主编,第一至八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主席。

个人成就:

我国著名的重症肝病、疑难肝胆病诊断与治疗专家,是北京市跨世纪人才,北京市和科技部肝病重大科技攻关课题负责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对各种重症肝炎、肝衰竭、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先天代谢性肝胆病等有独到与深入的研究。他所在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是全国规模最大、设备最为先进的疑难和重症肝病诊断、治疗、科研与教学中心。由段钟平教授亲手创建的人工肝治疗与培训中心,有非常先进的诊断与治疗设备,和一个由国内多名肝病领域知名专家、硕士、博士、出国留学人员为主组成的专家队伍, 医疗技术力量雄厚。每年开展的各种人工肝及相关血液净化治疗上千人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医护人员在这里进行学术交流或接受技术培训;许多久治不愈、生命垂危或陷入肝病困境的患者经过段钟平教授及其团队的会诊与精心治疗,从这里康复出院,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或恢复正常生活。他被众多患者称为“肝病段”或“肝病断”,即使患者从此摆脱肝病困扰之意。其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被众多患者广泛称道。

段钟平教授还是知名的学者及医学教育专家,近10几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10余篇,其中SCI论文82篇,主编《疑难及重症肝病查房实录》、《人工肝脏治疗学》、英文版《传染病学》等著作6部,副主编专著9部。近10年承担中国科技部、北京市科委等科研项目12项,近年以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培养数十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6名北京市科技新星。

点击查看 2016年学科大咖年度回顾>> 

编辑: 马莹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