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 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且与其他年龄组的小儿不尽相同,有此阶段独特的特点。在临床工作中,正确把握引起呕吐的真正病因,对治疗新生儿呕吐及引起呕吐的疾病极为关键。本文介绍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原则。
新生儿呕吐的诊断
面对出现呕吐的患儿,以下可以帮助判断引起呕吐的原因。
1. 病史
(1)询问有无胎儿宫内窘迫和难产史。
(2)呕吐与进食等的关系:应了解呕吐的发生与食物、药物的关系,有无颅脑外伤史。
(3)呕吐物性质:①呕吐物为奶汁、奶凝块、食物等但无胆汁多见于贲门失迟缓、幽门痉挛及梗阻。②呕吐物含胆汁见于呕吐剧烈者、高位小肠梗阻等。③呕吐物带粪汁多见于下段或更低位肠梗阻。④喷射性呕吐多见于颅内高压及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4)其他伴随症状:呕吐伴腹泻多见于胃肠道感染性疾病;呕吐伴发热注意急性感染。
2. 体检
全面查体,注意新生儿的一般精神状态,有无脱水、酸中毒,着重注意腹部体征,并行神经系统检查。
3. 实验室检査
反复呕吐可造成水与电解质紊乱,作血清钠、氯、钾、血 pH、尿素氮、血糖、尿酮体,怀疑颅内感染者做脑脊液常规检査。
4. 特殊检査
腹部正位 X 线透视或右上水平位平片、胃肠碘海醇造影、钡餐透视或摄片有助于了解消化道梗阻、腹腔炎症或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疑为颅内出血、颅内占位病变时可作脑超声波、脑血管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脑扫描、MRI 等检查。
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常见原因
了解这些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常见原因,可以帮助医师在临床作出快速准确地诊断。
1. 先天性食管闭锁
共分五型,其中第Ⅱ型(食管上端为盲管伴食管下端气管瘘)最为常见,约占总数的 85%~95%[1]。妊娠妇女常有羊水过多史。最早的症状是唾液增加,生后不久即见唾液从口腔和鼻孔不断涌出。生后第一次喂水或乳即发生呕吐、呛咳、青紫、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吸引口鼻分泌物后,症状可缓解。易合并吸入性肺炎和肺不张,由口腔插入胃管后受阻折回,摄 X 线片即可确诊。
2.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大多由于幽门环肌神经组织发育异常或变性,致幽门环肌肥厚,造成幽门狭窄。发生率约 1:300~1:2000,多见于男性第一胎,呕吐为本病主要表现,生后 2 ~3 周左右开始出现,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 [2]。为喷射性,量多,呕吐物含乳凝块及胃液,但不含胆汁。
腹部检查见上腹部膨隆,可见逆蠕动波,于进食或扪压腹部后明显。常有消瘦,粪便量少。呕吐严重时可合并脱水、低氯、低钾、碱中毒或酸中毒。部分可伴有黄疸,90% 以上的病例,在右上腹肋缘下、腹直肌外缘处的深部能触及橄榄大小坚硬的肿物,是本病重要的体征。造影显示胃扩张,蠕动强烈,胃排空延迟,幽门管呈线样狭窄。
3. 先天性肠闭锁
是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严重类型,死亡率高。多见于空肠下段或回肠,其次是十二指肠,结肠少见。多数闭锁部位的两端肠段完全分离或仅有纤维索带相连,少数为肠腔内隔膜形成。临床表现与闭锁位置有关:
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闭锁:呕吐于生后 1~3 天开始,频繁,多含胆汁,进行性加重,上腹部稍膨隆或全腹呈舟状,无胎便排出,腹部立位片见上腹部呈「双泡征」或「三泡征」[3]。表现为类似症状的还见于环状胰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等。
空肠下段及回肠闭锁:呕吐出现稍迟,呕吐物多为粪便,腹胀较明显,幵始有少量胎便或灰绿色分泌物,以后仅为白色胶冻样物,X 线片示上中腹多数扩大的肠曲及液平,梗阻部位以下无气体。
4. 肠旋转不良
症状多在生后 2~3 天开始,以呕吐含胆汁的胃内容物为突出表现 [4]。呕吐呈间歇性,反复发作,绝大多数生后 24 小时内有正常胎便排出,腹胀不明显或仅限于上腹部,X 线立位片可见胃及十二指肠第二段扩大。钡灌肠造影可见回盲部位置异常,常位于上腹部或左侧。
5. 先天性巨结肠
多在新生儿期出现症状。表现为胎便排出及排空延迟,继而逐渐出现全腹胀、呕吐。肛检或灌肠后有大量气体及胎便排出,腹胀减轻 [5]。以后便秘、呕吐、腹胀重又出现,非经灌肠不能缓解。常并发肠炎。钡剂灌肠照片常能确诊。不能确定者可作直肠肌层组织病理切片,可见黏膜下及肌肉间神经丛无神经节细胞以确诊。直肠、结肠压力测定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6. 胎粪性腹膜炎
胎儿时期发生肠穿孔后,胎粪漏入腹腔,形成化学性腹膜炎,致腹腔广泛粘连,多发性索带及钙化胎粪。如出生时穿孔愈合,可无临床症状,但以后可出现粘连性肠梗阻,临床上这一类型较常见。如穿孔未愈合,可继发细菌性腹膜炎。
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表现为机械性梗阻。呕吐物含胆汁或粪便,腹胀,不排便,腹部可见局限性隆起,常伴脱水和酸碱失衡。X 线片见肠管内多个液平面,可见到钙化影,在右肝下区见成片钙化斑。
肠穿孔腹膜炎型出生后很快出现腹胀、呕吐、不排便或仅有少量胎粪排出,全腹胀满,腹部红肿,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叩诊鼓音,肝浊音界消失,有腹腔积液时可有移动性浊音。X 线片显示膈下游离气体或腹腔内液气平面、膈上抬,10 天后常能见到腹腔钙化斑。
7. 机械性肠梗阻
由于肠管本身及肠腔内、外病变所致。小儿常见肠套叠、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蛔虫、肠扭转,也可见于腹膜炎及腹腔结核致粘连性肠梗阻,偶见腹腔内或腹膜后肿瘤压迫所致肠梗阻。起病急剧,阵发性腹部剧烈绞痛、呕吐、腹胀。高位梗阻早期肛门有少量排气和排便,低位完全性梗阻无肛门排气排便。
某些绞窄性肠梗阻,如肠套叠可排出血性黏液便。腹胀,可见肠型及蠕动波,听诊有阵发性肠鸣音、高调及气过水声。X 线检查见近端胃肠内充气,肠内多数梯形液平面。绞窄性肠梗阻多有严重中毒症状及腹膜炎体征。
8. 动力性肠梗阻
常见于弥漫性腹膜炎、腹部手术后、腹泻伴低钾血症、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严重肺炎、败血症等。起病缓慢,腹部胀满不适,可有腹痛。早期呕吐不明显,腹部体征为全腹胀及不规则肠鸣音及肠型,无腹肌紧张或明显压痛,继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X 线摄片见胃、小肠、结肠普遍大量充气。
9. 胃食管反流
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胃食管反流又称溢乳,一般情况良好,不影响生长发育,一般不需处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于生后 6 个月内消失。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是由于 LES 的功能障碍和其功能有关的组织结构异常以致 LES 压力低下而出现反流,除了呕吐以外,常伴有反流性食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及营养不良等 [6]。
10. 新生儿颅内出血
主要因缺氧和产伤所致。临床特点为窒息、兴奋及抑制相继出现。多在生后 1 ~2 日出现烦躁不安、呕吐、突发高声尖叫,苍白,惊厥,前囟隆起,腱反射亢进。也可出现呼吸障碍、阵发性青紫。病情进展呈现抑制状态。也有一开始则呈抑制状态,嗜睡、拒奶、全身松弛、腱反射及吸吮、吞咽反射消失,甚至昏迷,呼吸衰竭、心跳慢而弱,可致死亡。
如有缺氧及分娩损伤和上述临床表现应考虑本病。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出血可有血性脑脊液。但如有呼吸障碍及显著颅内高压者不宜腰穿。颅脑超声波、CT、MRI 等检查有助于本病诊断。
11. 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可表现为软弱、头晕、恶心、呕吐,严重时可手足麻木、视力模糊、惊厥、呼吸障碍、脉细速甚至血压降低。诊断依据病史,血钠或尿钠、氯的测定。
12. 其他
(1)喂养方法不当:常见于新生儿及幼、婴。喂奶不定量、不定时,奶流过急、过慢、吞咽过多空气,奶瓶位置不当,奶方经常更换等均可导致呕吐 [7]。上述原因纠正后呕吐常好转。
(2)吞咽羊水或母血:正常胎儿胃内有少量羊水。如分娩中吞入多量羊水或带有胎粪、母血的羊水,则可刺激新生儿胃黏膜致呕吐 [8]。多有窒息或难产史。呕吐于生后不久或刚开奶时即发生,将羊水污染的胃内容物吐净后或经洗胃后呕吐停止。
(3)幽门痉挛:为新生儿幽门功能暂时性失调。生后数日开始呕吐,呈间歇性,吃奶后短时内吐出,呈喷射状,呕吐物为奶汁或奶凝块、无胆汁。婴儿营养状况及体重增长一般不受影响。
(4)药物影响:: 口服抗菌药物(如红霉素等)、阿司匹林等使胃黏膜受刺激引起恶心、呕吐。洋地黄、吗啡等可兴奋延髄的化学感受器触发带,引起呕吐。应用大量维生素 A 和 D 出现的中毒反应,分别由于颅压增髙和髙钙血症致恶心呕吐。
新生儿呕吐的治疗原则
1. 病因治疗
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十分重要。如因肠道内或肠道外感染所致者应控制感染。消化道畸形或机械性肠梗阻应及时外科手术解除梗阻。停用引起呕吐的药物,纠正不恰当的喂养方法 [9]。
2. 一般治疗
严密观察病情,记出入量,注意吐出物及大便的性状。注意体位,多采取头高、右侧卧位,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10]。呕吐剧烈者或疑为外科性疾患应暂时禁食。对新生儿吞咽羊水所致的呕吐可用碳酸氢钠或清水洗胃 1~2 次。
3. 对症治疗
外科疾病如机械性肠梗阻、肠穿孔腹膜炎等致的呕吐,应积极治疗外科疾病。有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者应静脉补液给予纠正。明显腹胀者应胃肠减压。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儿科时间(微信号 dxypediatrtoday)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 叶鸿瑁, 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 [M]. 第 3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86。
[2] 樊剑锋, 王达丰, 浦晓, 等.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治疗策略 [J]. 中华小儿外科杂, 2015,36(11):818-823.
[3] 肖义峰. 浅谈新生儿呕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原则 [J].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 849,909.
[4] 马永利, 吴晓亚, 张传龙.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早期诊断及治疗 [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22:360~361.
[5] 李正, 王慧贞, 吉士俊. 实用小儿外科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81~686.
[6] 孟阳, 朱玲玲, 陈凌. 足月新生儿呕吐 135 例病因分析 [J]. 现代医学,2016,44(1):95-97.
[7] 金汗珍, 黄德岷, 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 [M]. 第 3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6.
[8] 李杰. 新生儿呕吐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 J]. 吉林医学,2010, 31(28): 4992.
[9] 姜云仙. 新生儿呕吐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6): 170-171.
[10] 王刚. 新生儿呕吐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J]. 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5):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