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100例临床分析及诊治体会

2012-06-15 17:22 来源:临床与实践 作者:高 爱武
字体大小
- | +

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病原是肠道病毒71 型及柯萨奇病毒A 组16 型(CoxA16)。婴幼儿发病率较高,每年均有发生,在2008 年5 月被纳入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现将2009 年5 月—2010 年6 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00 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儿诊断均符合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 年)》标准。普通病例99 例,1 例重症。病程3 d~16 d,平均6 d.

1.2 方法 分析临床特征包括:①发病年龄、性别及人群分布;②临床表现;③实验室结果;④并发症;⑤治疗及转归。

2.结果

2.1 发病年龄、性别及人群分布 100 例患儿男65 例(65%),女35 例(35%),年龄8 个月~10 岁。其中3 岁以下75 例(75%),小于1 岁2 例,1 岁~2 岁18 例,2 岁~3 岁55 例;3 岁~6 岁17 例(17%),6 岁以上8 例(8%)。城镇儿童25 例(25%),农村儿童75 例(75%),一家或同一村12 例(12%).

2.2 临床表现 85 例发热,多数呈不规则型发热,其中37.5~38 ℃ 65 例(76.5%),38~39 ℃ 20 例(23.5%),大多先发热后出皮疹,多在2 d 内;发热时间<1 d 45 例(52.9%),1 d~2 d 15 例(17.6%),2 d~3 d 20 例(23.5%),>3 d 5 例(5.9%)。100 例患儿均有皮疹(100%),为圆形或卵圆形斑丘疹,周围绕以红晕,1 d 后转为疱疹,疱液清澈透明,有轻度痒感,质较硬,不易破溃。主要分布在手、足、口部45 例(45%),分布在手、足、口、臀部25 例(25%),分布在手足部20 例(20%),少数分布在口腔黏膜或臀部10 例(10%)。小于3 岁的患儿多发生在臀部和手、足部,以红斑和丘疹为主,臀部皮疹严重者左右对称;位于口腔黏膜的皮疹呈疱疹或小溃疡。一般病程多在1 周左右痊愈,无色素沉着,不留瘢痕,皮疹消退时间为平均6 d.伴流涕47 例(47%),咳嗽19 例(19%),呕吐2 例(2%),腹泻3 例(3%),抽搐1 例(1%)。

2.3 实验室检查 所有病例均进行了外周血常规、心肌酶、血糖检查,部分病例进行了胸部X 线片、心电图等检查。其中白细胞<4×109/L 2 例(2%),>10×109/L 3 例(3%),血小板升高46 例(46%),余病例正常。血清肌酸肌酶同工酶升高10 例(10%),乳酸脱氢酶升高9 例(9%),血糖升高8 例(8%)。50 例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异常5 例(10%),其中窦性心动过速3 例,T 波变化1 例,左心室高电压1 例,余正常。60 例行胸部X 线检查,提示支气管炎5 例(8.3%),其中1 例(1%)抽搐患儿做了脑脊液检查(示有核细胞升高、蛋白升高),该患儿头颅CT 和脑电图检查,均提示有炎性改变。

2.4 并发症 本组并发支气管炎5 例,心肌酶异常19 例,心电图异常5 例,脑炎1 例。

2.5 治疗及转归 治疗措施是早隔离,早治疗(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①入住传染病区隔离治疗;②嘱多饮水,吃易消化的食物,加强营养,防止交叉感染;③采用利巴韦林(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10~15 mg/(kg·d)和双黄连(哈尔滨制药三厂生产的干粉剂)60 mg/(kg·d)静脉注射,疗程3 d~5 d.抗病毒及清热解毒治疗,合并有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可选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同时雾化吸入利巴韦林和地塞米松,每日2 次;④对有呕吐、腹泻等患儿予止泻、止吐治疗;⑤做好口腔护理。对于手、足、臀部等部位的皮疹给予阿昔洛韦软膏(湖北成田制药有限公司)外涂。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心肌酶和心电图异常者给予保心肌治疗。1 例合并脑炎的患儿,除上述治疗外,给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冲击、降颅内压、对症及支持等综合治疗。

25 例住院时间平均6 d,均治愈(100%);1 例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住院16 d 痊愈出院。其余病例在门诊治疗,经追踪调查均治愈。

3.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于1957 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类型很多,均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人类肠道病毒属,并证实病原有EV71、柯萨奇病毒A 组4,5,9,10,16 型和B 型2,5 型、埃可病毒(ECHOV)以及其他肠道病毒等二十多种,其中以EV71、CoxA16 最常见。传染性强,传染快,一般无明显的地区性,夏秋季好发。是5 岁以下儿童的一种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属自限性疾病,尤其是婴幼儿,本组中3 岁以下患儿占75%.男性发病率(65%)明显高于女性(35%);农村儿童发生率(75%)高于城市儿童(25%),隐性感染比例大。由其是EV71 及CoxA16 等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其中EV71 与流行有关。常发生在幼儿机构和儿童较多的家庭中,有时可在短期内造成较大范围内的流行。

本组中100 例患儿均有皮疹,大部分病例皮疹同时出现在手、足、口部(45%)及臀部(25%),少数仅在手足部(20%),口腔黏膜或臀部(10%)。普通病例(99%)症状较轻,一般以发热和手、足的红斑和丘疹或口部的疱疹为主,因此接诊医师应注意口腔黏膜是否有疱疹或小溃疡,以免漏诊。另外,85%的患儿有发热,呈不规则热,多数先发热后出疹,以低热为主,少数病例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有伴咳嗽、流涕等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应注意与上呼吸道感染鉴别。有抽搐的患儿应做脑积液和脑CT 检查,以给予早期治疗。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儿及隐性感染者,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传播,第1 周内传染性最强。病毒主要经粪、口及呼吸道途径传播,接触可传染病毒,因此,在治疗期间要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本资料显示,手足口病在我县流行以普通病例为主。本组平均住院时间6 d,治愈率达100%,故只要及早诊断及治疗,普通病例预后良好。轻症病例以抗病毒及中药清热、解毒为主;重症病例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昏迷者,应记录24 h 出入量,动态监测血生化、血糖、凝血功能、血常规、血气分析,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治疗过程中,如患儿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烦躁、嗜睡等症状和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时,应做脑电图或脑脊液检查,以确诊是否合并脑炎;当患儿有高热、面色苍白、灰暗、胸闷、心慌、乏力等症状时,心电图有T 波及S-T 段改变,或心肌酶升高,应考虑合并心肌损害,予以积极治疗,以防引起严重后果。

搞好卫生,做好个人防护是预防本病的关键。避免接触发病的患儿,幼儿机构及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采取控制措施,症状轻者可不住院,回家隔离治疗。医护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接触患者后须认真洗手,严格消毒,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

编辑: 马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