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蔡三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作中心(CSCO)常委
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提出已经有10余年的时间了,其发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内有些医院或研究所已经组建了大肠癌、肺癌等癌种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其中蔡三军教授组建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下面简称肿瘤医院)的大肠癌综合治疗团队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2011年7月18号下午,丁香园有幸参加了蔡教授组织的MDT讨论会,并在会后听蔡教授谈了关于MDT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
MDT的出现和发展是必然趋势
MDT的出现和发展是必然的趋势。蔡教授谈到上世纪90年代以前,手术基本是治疗肿瘤唯一的方法。1990年以后,化疗和放疗被证明对于结直肠癌有效。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也逐渐应用于临床。而对于大肠癌肝转移的患者,化疗后进行手术切除,患者生存率也可以得到改善。这表明,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在不断增多。一个患者入院之后,特别是病情复杂的患者,到底该如何制定治疗方案呢?应该由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等进行讨论后决定。因此,逐渐形成了多学科综合治疗。
蔡教授提到英国在2003年,已经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每一个癌症患者的治疗必须经过MDT讨论,从而减少不同科室医生判断所造成的偏差。德国也是如此。这就是说,接诊了一个癌症患者,如果没有经过MDT评价,那是违法的。这个法规不是医院或卫生部门的法规,而是国家层面的法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肠癌MDT团队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5月份即成立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把大肠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的专家都请到一起,而且坚持每周都开展针对复杂大肠癌患者的MDT探讨。每次探讨多个病例,大家可以自由参与讨论。讨论完成之后还会有一个关于大肠癌基础与临床进展的小讲座。蔡教授提到他们的MDT团队已经接待了22批全国的三甲医院相关科室主任来学习。
蔡教授提到肿瘤医院的MDT讨论不是走马观花。比如对于复发的大肠癌患者,先看第一次诊断正确与否,第一个诊治方案正确与否,第一次手术正确与否,第一次病理报告正确与否,化疗方案的适应证、药物剂量、疗程正确与否,随访是否规范,及复发后的诊断、治疗等等。
蔡教授认为通过MDT讨论,可汇集多个科室的知识和智慧,可以使知识更系统化,可以让大家获得新知识,启发新的见解,知识得到及时更新。因为每周都坚持交流,每个人的水平都得到提高。另外,大家从MDT讨论中获得科研的灵感,可以实现科研与临床间的相互转化。大家对患者疾病诊治达成了共识,执行力也获得提高。患者获得了最合适的治疗,MDT可以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蔡教授特别提到了在第十一届中日韩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医生在会上提问和参与讨论很少。可能是因为英语不过关,另外可能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不过关,没办法跟别人讨论。曾经发生过一个中国讲者被十几个日韩参会代表提问和质疑的情况,他认为跟中国讲者拿不出具体的数据有关。2010年第十二届中日韩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这次和第十一次截然不同,中国医生所提的问题超过日韩问题的总和,并且有深度,有见解,这让两国学者很吃惊。蔡教授认为跟坚持MDT讨论,坚持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对临床诊治规范非常熟悉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