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临床上根据病程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重症患者迁延不愈,预后不良。目前 CD 的治疗主要有 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巯嘌呤、甲氨蝶呤)、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目标是控制急性发作,黏膜愈合,维持缓解,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
难治性 CD 是指那些应用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足够时间、足量硫唑嘌呤或 6-巯基嘌呤治疗满 3~6 个月、适量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治疗 2 次无反应,疾病仍处于活动状态的 CD。随着 CD 发病率的增加,临床中难治性 CD 患者明显增加。
为此,来自法国里尔大学的 Wils 教授回顾性分析了皮下注射优斯它单抗(Ustekinumab,人类白细胞介素 12 及 23 亚组 p40 受体单克隆拮抗剂)治疗对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抵抗的难治性 CD 的临床获益情况,并于近期在线发表在 Clinia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杂志上。
该研究回顾性调查了 2011 年 3 月至 2014 年 12 月期间至少皮下注射 1 次优斯它单抗并且随访至少 3 个月的难治性 CD 患者。针对每个入组患者主要记录年龄、性别、疾病持续时间、蒙特利尔分型和位置、吸烟情况、此前小肠切除情况。
CD 的治疗情况包括传统免疫抑制剂(巯嘌呤药物、甲氨蝶呤)和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妥珠单抗、戈利木单抗)、对药物反应情况(初始无反应、二次使用无反应、不能耐受)、在使用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出现皮肤损害、开始使用优斯它单抗的指征(消化道或外周 CD)、诱导和维持的剂量、持续应用优斯它单抗治疗的时间、包括免疫抑制剂和皮质激素的剂量、C 反应蛋白水平和内镜下镜像情况等。
研究结果显示,在入选的 122 例患者中,有 109 例(98%)对巯嘌呤药物或甲氨蝶呤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所有患者均至少应用过 1 次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并且治疗失败。其中有 110 例(90%)患者因消化道 CD、12 例(10%)因外周 CD 应用优斯它单抗。有 115 例患者至少应用优斯它单抗两次,常用推荐方案为每 8 周应用 90 mg。
在应用优斯它单抗 3 个月时有 79 例患者临床获益,其中消化道 CD 和外周疾病 CD 分别有 65% 和 67% 的患者获益。58 例行 CRP 检测的患者中 95% 均数值下降,其中 41% 已降至正常范围。在 22 例行内镜检查的患者中, 77% 的患者内镜下有反应,其中有 9% 的患者达到黏膜愈合。
在应用优斯它单抗 6 个月和 12 个月时分别有 93% 和 68% 的患者临床获益。其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约 20%,主要为肌痛(3%)和感染(7%),其中 1 例发生严重大叶性肺炎,1 例出现过敏反应,还有 2 例因不能耐受肌痛停止用药,未出现肿瘤或死亡病例。
综上,研究者得出结论,该研究显示优斯它单抗用于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治疗失败的难治性 CD 可使 2/3 的患者达到临床获益,其后 12 个月的时间无需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用优斯它单抗治疗难治性 CD 疗效显著,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