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幽门螺旋杆菌克拉霉素耐药率与门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量的相关性
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是目前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失败的主要原因,尽管过去有研究报道过欧洲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率,但是随着近年来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多,其耐药率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目前尚缺乏近年来关于欧洲幽门螺旋杆菌耐药率及耐药原因的相关研究。为此,来自波尔多大学细菌学实验室的Francis Megraud教授等人进行一项研究,该研究结果将发表在2013年1月的《肠道病学》(GUT)杂志上。结果发现,欧洲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率与门诊病人抗生素的使用量有关。
这是一项多中心、观察性研究,该研究纳入了从2008年4月至2009年6月,共2204名来自18个欧洲国家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又从未接受根除Hp治疗的患者,同时还收集了2001年至2008年各国家每年各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研究中对所有的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进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及甲硝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7.5%、14.1%和34.9%,其中西欧和南欧国家的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20%)显著性高于北欧国家(<10%)。此外还发现,门诊病人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与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3),长效大环内酯类与克拉霉素耐药率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36)。
该研究发现,由于很多欧洲国家存在克拉霉素的高耐药率,因此在未进行药敏试验前,不能再经验性应用克拉霉素根除Hp。同样的,由于左氧氟沙星以往常被作为根除Hp的补救治疗方案被广泛应用,本次研究证实左氧氟沙星也存在高耐药,因此在应用左氧氟沙星时也要慎重考虑。此外,了解门诊病人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可能是一种预测幽门螺旋杆菌对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以及调整治疗方案的简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