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螺旋体感染致暴发性结肠炎一例

2015-12-26 16:40 来源:丁香园 作者:Vera
字体大小
- | +

美国卡罗莱纳州医学中心的 Honaker 教授等报道了一例螺旋体感染致暴发性结肠炎的罕见病例,发表在 Surgery 杂志上。

病例介绍

2012 年 2 月,一位 HIV 阳性的 39 岁男性患者,因主诉水样非血性腹泻、腹胀,伴恶心、呕吐、头晕、发热入院。

检测 CD4 计数 140 个/mcl,检测不到 HIV 病毒载量;便培养和艰难梭菌毒素试验阴性;梅毒血清学阳性。结肠镜检查未发现炎症性肠病征象,活检标本梅毒螺旋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采用青霉素治疗 2 周后,患者症状迅速改善得以缓解。

2 年后,患者再次因腹胀、水样血性腹泻伴恶心、呕吐、发烧等症状持续 10 天入院。考虑到之前有梅毒性结肠炎的病史,立即给予青霉素治疗,效果不佳。影像学检查示结肠严重扩张,横结肠处扩张最为明显,直径达 13 cm(图 1)。

图片1.png
图 1. 腹部平片示结肠扩张,横结肠处严重扩张,直径达 13 cm

行结肠镜减压,同时取活检。镜下见结肠多发性溃疡,提示严重活动性肠炎;活检标本中,梅毒螺旋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图 2)。

图片2.png
图 2. 患者梅毒螺旋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尽管行积极治疗,患者症状仍未改善,呈进行性腹胀,诊断为中毒性巨结肠。行经腹全结肠切除术,闭合直肠残端,采取回肠造口。术中见全结肠扩张,横结肠处最明显(图 3)。横结肠有一处小穿孔,腹腔无污染。患者病程平稳,6 天后出院。病理结果示重度活动性全结肠炎,螺旋体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图片3.png
图 3. 术中可见全结肠扩张,尤以横结肠最明显

延伸阅读

HIV 阳性患者常伴腹泻,相较正常人群,该群体结肠炎致病因素多。举例而言,在免疫功能正常的群体中,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种罕见的腹泻原因,但在 HIV 阳性的群体中患病率高达 52%。

梅毒螺旋体是同性恋人群直肠炎的重要已知致病因素之一,采用青霉素治疗效果良好。该病例起初对青霉素反应良好,一定程度上支持螺旋体感染的诊断。

尽管患者梅毒螺旋体 PCR 检测结果阴性,但根据活检标本和切除结肠的微生物检测结果,均诊断为螺旋体性结肠炎。不同种属的螺旋体如梅毒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短螺旋体均可导致结肠炎,之间存在免疫组化染色交叉反应,但治疗方案相同。梅毒螺旋体也可感染其他腹腔内器官,如胃和肝。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程培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