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岛医院的Rahni教授等在近期的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报告了一个脂肪瘤引起结肠肠套叠的病例。
病例简介
患者为19岁女性,腹痛伴便血1个月,病史无殊。体格检查未见急性病容,全腹可听到亢进的肠鸣音。脐周压痛,无反跳痛,无肌卫。无皮疹和关节肿胀。
实验室检查仅发现Hb80g/L,HCT0.24。
肠镜下发现结肠肝曲处一个较大的带蒂肿块,可能会引起结肠间断性扭转后缺血,从而产生腹痛症状。活检提示为正常结肠粘膜。(图A、B)
腹部增强CT下发现约13cm长的横结肠套叠(图C),在横结肠终末端可见3.4cm大小的肿物,密度同脂肪组织,可能为肠套叠病因。此后,患者行腹腔镜结肠部分切除术,切除了约3.5cm的肠段(图D、E),病理结果为伴肉芽组织增生的炎症性改变,固有肌层纤维化,脂肪组织见多发脂肪坏死灶,并无恶性病变证据(图F)。
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患者诊断为巨大脂肪瘤引起的结肠肠套叠。
肠套叠最早见于荷兰医师Barbette在1674年的报道,常见于婴幼儿。其定义为一段肠管嵌套入其相连的肠管,常常表现为慢性非特异性的梗阻症状,如腹痛、便秘、呕吐和排便习惯改变等。成人约1%-5%的结肠梗阻源于肠套叠。
约20%的肠套叠为特发性,其它的病因包括炎症性肠病、术后肠粘连、Meckel憩室、肿瘤转移、医源性因素和良性病变(正如此例中的脂肪瘤)等。
结肠肠套叠来源于恶性疾病可能性大,约占≤66%的病例。CT是最敏感的诊断方法,能够鉴别肠套叠病因。而外科手术是成人肠套叠的确切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