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GIB)是全身抗凝治疗的一个常见并发症,每年全身抗凝治疗的患者有4%-6%的风险出现GIB,而由抗凝引起的大出血占死亡病例的8%-10%。然而,患者出现GIB后是否继续抗凝以及其安全性的相关研究很有限。
因此,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们试图研究GIB后持续抗凝的安全性和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患者持续抗凝带来的益处可能超过GIB复发的风险。该项研究发表于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这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住院期间全身抗凝后引起GIB的197名患者(其中使用华法林者145名,占74%),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出院后持续抗凝,另外一组终止抗凝,其中后者76例(占39%)。两组受试对象在院期间输血情况,重症监护室护理情况,及GIB病因等均相似。
受试对象于出院后第90天通过电话随访,确定以下各项事件:(1)血栓栓塞事件,(2)GIB相关的再入院情况,(3)患者死亡率。在随访期间,有7名(占4%)受试对象形成血栓,27名(占14%)再次出现GIB。
结果显示,患者出院后持续抗凝并没有显著增加患者90天内GIB复发的风险(HR=2.17)。而且,停止或中断抗凝的病例与恢复抗凝的病例相比,患有恶性疾病的患者比例更大(22% VS 7%)。
此外,患有活动性恶性肿瘤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内血栓栓塞的风险增加(HR=6.1)。即使标准化了两组恶性肿瘤患者的结果,终止抗凝治疗和血栓栓塞的发生依然显著相关。
随访期间有16名(占8%)患者死亡,但均与GIB复发及血栓事件无关。多变量分析显示,抗凝与否对于患者死亡率无显著影响。
由此可知,GIB患者出院后继续抗凝治疗,可使血栓栓塞风险降低,同时并没有显著增加患者出院后90天内GIB复发的风险。因此,尽管患者在抗凝治疗期间出现GIB,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仍推荐继续开展抗凝治疗,将可能使患者获得更大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