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ERCP手术过程中暴露于电离辐射,这与X线平片和CT扫描一样,会增加终生患癌风险和引发其它不良的辐射后果。
终生患癌率风险值的评估基于辐射有效剂量。后者以希沃特(Sv)为单位,可用于不同放射手段间的对比。
一般一次普通的腹部CT辐射有效剂量有效剂量大约为10mSv,所带来的终生癌死亡率风险为1/2000。一次腹部X线平片和钡剂灌肠操作的辐射有效剂量分别为0.7 mSv和7 mSv,终生癌死亡率风险分别为1/29000和1/3000。
但是一次ERCP的平均辐射量仍不明确,且术者的手术经验是否会影响患者所受辐射量也未可知。针对这些问题,来自斯坦福大学的Liao教授等做了一项研究,成果发表于近期的GIE杂志上。
该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的目的在探讨当前发达的影像设备条件下ERCP术者的年手术量与患者术中辐射暴露之间的关系。共纳入197例患者,ERCP操作共331次,由2位大手术量(≥200次/年)和7位小手术量(<200次/年)的内镜医师操作。
患者的辐射暴露指标包括透视时间,剂量面积乘积,总辐射剂量,有效剂量。并通过操作复杂度评分和斯坦福透视复杂度评分对每个结果进行校正。
研究发现,虽然小手术量的内镜医师所操作的ERCP与大手术量的医师相比,透视复杂度评分更低,但带来的总辐射剂量(98.30vs74.13)、剂量面积乘积(13.98vs8.8)和有效剂量(3.63vs2.28)明显更高。另外,透视时间并无明显差异(4vs3.3min)。
图1、大手术量医师与小手术量医师间辐射暴露指标对比箱型图
由此可以得出,小手术量的内镜医师所做ERCP给患者带来的辐射暴露远远大于大手术量的医师,尽管后者的手术难度更大。
该研究样本量较大,首次得出了在当前透视仪器下操作ERCP的真正辐射指标,并不是前人所说的耸人听闻的12.4mSv,而是2.09mSv~3.9mSv。这个显著差异可能缘于设备更新换代,内镜医师培训更专业或者内镜医师更加注重辐射保护。
至于研究得出的结果,Liao教授解释说,大手术量的内镜医师经验更加丰富,技艺更加精湛,能够更快地完成操作,并且能够注意患者和自身辐射暴露的保护;他们更加熟悉透视设备,能够很好的调试参数设定,从而减低辐射暴露。
另外,该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也有其原因,因为能够避免霍桑效应产生的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