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巯基嘌呤治疗至少一年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其淋巴瘤发病率与一般人群相比几乎增长6倍,研究人员在临床胃肠病和肝脏病学期刊上报道称。
但在患者停止使用巯基嘌呤之后,淋巴瘤风险似乎又恢复到基线水平,这表明在这些患者中,免疫抑制是癌症的根本病因,而不是DNA损伤,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Kotlyar博士与其同伴Hepatol称。
研究人员对18项IBD队列研究进行了一项荟萃分析,这18项IBD队列研究由研究人员通过查询MEDLINE、Embase、Cochrane数据库及其它资源得到确认。总之,研究证实平均暴露于硫唑嘌呤或6-巯嘌呤18个月的患者中有91名患者出现淋巴瘤,研究人员报道称。
在一项8种人群研究的亚分析中,目前使用巯嘌呤类药物的患者与一般人群相比,其淋巴瘤发病率增长5.7倍,研究人员如是说。相比之下,从未使用巯嘌呤类药物或不再使用这种药物的患者未有增加的淋巴瘤风险。
此外,转诊中心研究中的标准化发病率(SIRs)高达9.16,研究人员报道称。转诊中心观察到的IBD与整体人群相比倾向于更加严重,这可能解释转诊患者与人群研究之间SIRs的差异,他们如此表示。
研究还发现,使用巯嘌呤类药物的男性患者与一般人群相比,淋巴瘤发病率增加三倍还多,而女性的估计风险几乎增加两倍。年龄分层结果不一,取决于研究人员如何定义年龄组,但30岁以下男性患者淋巴瘤的绝对风险大大高于预期,他们表示。但仅有两项研究包括了年龄原始数据,结果解释应该谨慎,他们补充称。
“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尽管活跃使用者中淋巴瘤的相关风险是适中的,但对任何给定的患者来说,仍淋巴瘤的绝对风险仍然是非常低的,”Kotlyar博士与其同伴称。“对所有年龄及性别的患者来说,需要衡量治疗药物的淋巴瘤风险及其潜在收益。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工作来理解潜在收益与伤害之间的权衡如何随年龄而变化,特别是在合并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时代。”
Kotlyar博士受到了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助。共同作者中有四人报道了与辉瑞、Centocor、Shire制药、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及好多其它公司的财务关系。剩余作者报道称没有这方面的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