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尽管肺癌的治疗手段有所改善,但它仍是恶性肿瘤致死的首要元凶。细胞毒性药物化疗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的主要手段。最近研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参与的信号通路在肺癌发生和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也因此推动了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研发。
BR-21,一项晚期NSCLC患者接受铂类二联化疗的III期临床随机试验研究显示,厄洛替尼可显著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无恶化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然而众所周知,口服药物的吸收与胃的酸度相关,亦或许影响其疗效。某研究发现厄洛替尼有与pH相关的溶解度与解离常数,pKa=5.4。
鉴于此,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跨癌症研究所肿瘤中心的P. Chu教授等完成了胃内酸度对厄洛替尼吸收和治疗晚期NSCLC患者疗效影响的研究,文章最近发表于Clinical Lung Cancer杂志上。
该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507例接受厄洛替尼化疗的晚期(IIIB/IV)NSCLC患者,分为AS抑酸组n=124(抑酸药为PPI/115例;H2RA/9例),non-AS非抑酸组n=383。男性患者占46%(n=235),女患n=272,平均年龄为64岁。82%为IV期患者(n = 418),IIIB期患者(n = 89)。腺癌n=318,鳞癌n=106,其他n=83。
研究结果如下:AS抑酸组和non-AS非抑酸组的PFS分别为1.4、2.3月,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图1)。AS和non-AS组的OS分别为12.9、16.8月,AS组的OS明显低于non-AS组,亦有显著性差别(图2)。
图1.2,AS和nonAS两组患者的PFS、OS的K-M曲线。
此外,AS抑酸组和non-AS非抑酸组对PFS的影响在非鳞癌NSCLC患者当中有显著意义,组织学为腺癌的分别为1.6、2.5个月(p < 0.001)。
从上述结果看来,厄洛替尼治疗NSCLC患者的疗效可能与胃内pH相关,且对OS可能有不利影响。本研究是首次报道厄洛替尼与抑酸疗效的相关性,其结果和结论还有待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