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餐后腹痛—慢性肠系膜缺血 1 例

2014-07-20 21:37 来源:丁香园 作者:luyifl
字体大小
- | +

患者,女,84 岁,反复中上腹痛 5 月入院。患者腹痛程度较重,常于进食后 20 分钟左右出现,伴恶心,偶有腹泻和呕吐。近几个月来,患者出现早饱感、体重下降。既往两年前有心肌梗死病史、吸烟史 40 包年。

体查除患者极其消瘦、呈恶病质外无明显阳性发现,肛门指检阴性。

辅查示血常规、肝功能、淀粉酶、肾功能正常。胸腹平片、腹部超声及 CT 均无明显异常。CT 血管造影(CTA)如图 1 所示。(点此查看

CTA 显示,患者腹主动脉呈粥样硬化改变伴血管壁钙化形成。腹腔干及肠系膜动脉的近端均有严重狭窄。大的钙化斑块使这些血管的起始段变窄。肠系膜下动脉已经闭塞(图 1 中未显示)。CTA 说明患者的内脏动脉出现严重狭窄。

诊断

该患者的可能诊断为肠系膜绞痛,即慢性肠系膜缺血,其病因与肠系膜血流量减少有关。所有患者均伴广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大部分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该病例由来自英国的 Ramasamy 等学者报道,并发表于 2014 年 7 月 10 日的 BMJ 杂志上。

肠系膜缺血患者常于进食后 1 小时内出现上腹痛,典型的腹痛持续几小时后可自行缓解,但于下次进食后再发。当饮食中脂肪含量高时,患者腹痛加剧。患者常伴体重减轻,可能与食欲下降及惧怕餐后严重腹痛有关。此时,患者可伴恶心、呕吐。

鉴别诊断

当老年患者出现逐渐加重的腹痛、纳差及体重下降时,应予紧急评估。慢性腹痛相关的诊断主要有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腹腔肿瘤、慢性便秘及肠系膜缺血。美国胃肠病学会将肠系膜缺血分为三大类:急性肠系膜缺血、慢性肠系膜缺血及结肠动脉缺血。

腹部平片可以排除便秘,腹部超声有助于胆囊炎及胰腺炎诊断。腹部增强 CT 的门静脉期有助于腹腔肿瘤及急性肠系膜缺血的诊断。腹部增强 CT 的动脉期影像有助于肠系膜绞痛的诊断,但是金标准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因其能鉴别血管钙化。

治疗

肠系膜绞痛的治疗包括放置药物洗脱支架、球囊技术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血管重建术与其他治疗的结合。其治疗方案常涉及多学科合作,根据患者年龄并发症、狭窄血管的程度及数目、放射介入科医师的水平及外科医师专业知识决定。

药物治疗应尽可能优化,常使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降压药等,且常建议患者戒烟。手术行血管重建术获得血管通畅的患者,5 年后的血管通畅率为 57%,10 年后为 46%。患者的 1 年、5 年及 8 年生存率分别为 83%、63% 和 55%。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治疗肠系膜缺血的另一种方式。大量证据表明,有经验的放射介入科医师实施该技术的成功率(狭窄<50%)高于 80%。复发常与血管再狭窄有关,可通过再次行血管成形术或放置支架解决。

目前暂无大型 RCT 研究比较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血管重建术的优劣,但有研究表明两者的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相近。

结局

由于患者有较多并存病,并且根据患者意愿,对该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因而嘱其少食多餐,出现症状时使用镇痛药治疗。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luy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