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初治丙肝病毒(HCV)感染者的治疗效果如何,与该患者既往治疗史有关。之前治疗过程中对聚乙二醇干扰素(IFN)/利巴韦林(RBV)无应答反应者,其接受再治疗的效果最不理想。为此,AbbVie和Enanta正稳步推进“丙肝鸡尾酒疗法”,其中包括了ABT-267、ABT-333和ABT-450。
三种药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ABT-450是一种HCV NS3/4A蛋白酶抑制剂,由AbbVie和Enanta研发,常用给药方案为利托那韦(r)100mg+ ABT-450;ABT-267是一种NS5A抑制剂;ABT-333是一种NS5B RNA聚合酶抑制剂。三者都能够中断HCV复制过程。
德国Zeuzem等进行了一项III期无干扰素临床试验,旨在评估ABT-450/r/ABT-267+ABT-333+RBV(即3D+RBV)方案对有过IFN+RBV治疗史、HCV基因1型感染的非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研究为一个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所招募研究对象为IFN/RBV治疗复发者、部分反应者以及无应答反应者,将其随机(按3:1比例)分为A组和B组。A组接受的治疗为3D+RBV方案,即ABT-450/r/ABT-267(150 mg/100 mg/25mg QD)+ ABT-333(250mg BID)+RBV(按体重给药);B组为配对安慰剂对照组。两组治疗时间为12周。
所招募患者中有297例接受3D+RBV方案,97例使用安慰剂对照。结果显示,A组获得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12)者占96.3%(286/297),2.4%患者病毒学治疗失败;在IFN/RBV治疗复发者、部分反应者和无应答反应者这三个人群中,获得SVR12者比例分别依次为95.3%、100%和95.2%;HCV 1a型和1b型感染患者的获得SVR12者比例相当,分别为96.0%和96.7%。
A组和B组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AEs)为头痛(36.4%)和疲劳(35.1%);两组中不同AEs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中、重度AEs也没有比B组更多见;两组因AEs而中断治疗的比例分别为1.0%和0%。
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有过治疗史(包括之前治疗无效者)、HCV基因1型感染的非肝硬化患者而言,采用抗病毒多靶向联合用药方案3D+RBV可获得较高的SVR12比例,同时患者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的比例也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