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急性腹痛是让许多父母头疼的事,其病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今仍未完全清楚。正如其名,一般认为婴儿急性腹痛发生在胃肠道,抑酸制剂、抗胆碱能制剂疗法,以及现在颇为流行的益生菌疗法等,许多家庭疗法和药物治疗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经过几个世纪,对其治疗的各项研究结论仍然莫衷一是。
目前有关益生菌疗法的研究越来越多,来自澳大利亚皇家儿童医院的Sung教授等进行了一项有关急性腹痛的研究,研究对象为紧急护理中心登记的急性腹痛患儿,并将纳入的167名婴儿随机分配至益生菌治疗组与安慰剂治疗组。
研究结果发现,与安慰剂治疗相比,益生菌治疗组婴儿啼哭的持续时间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事实上,益生菌治疗组婴儿啼哭的持续时间更长),而且两组的产妇精神状态评估、父母生活质量评估、婴儿功能评估、家庭功能量表评分等也没有显著差异。
相反,Indrio教授等在上月也发表了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发现,与安慰剂治疗组相比,小于3个月的正常婴儿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可有效减少婴儿啼哭次数与持续时间,同时婴儿的胃肠道反流和排便频率也得到改善。
Indrio教授等的研究旨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是否应该给予所有正常婴儿益生菌来预防急腹痛?”;而Sung教授等试图回答的问题却是:“我们是否应该使用益生菌来治疗婴儿的急性腹痛症状?” 。很遗憾,这两个大型临床试验却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结论。
至今,我们对婴儿肠道微生物种群的发生与发展知之甚少,我们对于婴儿疾病表现与胃肠道特定细菌种类变化之间关系的理解还远远不够,这可能与婴儿疾病表现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微生物组成的变异性和复杂性有关。为了战胜婴儿急性腹痛这个难题,在没有更好地理解肠道菌群正常发展过程的情况下,或许我们应该积极改变肠道菌群来进行治疗。
目前已经证明二甲基硅油和抑酸制剂治疗婴儿急性腹痛无效。双环维林治疗具有一定效果,但它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也令人担忧。改变产妇饮食习惯或使用婴儿配方奶粉治疗的效果似乎也不佳,但也有一些研究报告其有积极的疗效。而益生菌治疗婴儿急性腹痛的研究结果则是喜忧参半。
所以在缺乏充分治疗证据前,也许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应该根治婴儿急性腹痛?”大量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儿童急性腹痛并不会产生严重的长期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症状会减轻,而相关诊断的检测与治疗的潜在危害则可能会超过疾病本身的伤害。
婴儿急性腹痛可能表现为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多样化疾病,或许我们不愿意接受对其治疗效果的各种争议,因此不断进行药物干预试验来寻求答案。目前关于益生菌的疗效存在不同意见,我们仍需要更多更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加以证实。但如果我们能够投入更多资源对益生菌发现之前的干预措施进行研究,可能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