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75%-80%的肝癌病例发生在亚太地区。在2014年24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年会(APASL 2014)上,韩金光教授阐述了肝癌的药物治疗,以及亚太地区在肝癌治疗方面所遇到的挑战。
索拉非尼作为晚期肝癌的治疗药物被频繁提及,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肿瘤靶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从而增加细胞凋亡率。临床研究已经证明,索拉非尼对不同地域的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均安全有效。
尽管亚太地区患者的病情更为严重,索拉菲尼在SHARP研究和亚太地区研究中的总生存期(OS)、疾病进展时间(TTP)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危险比都相似。此外,索拉非尼是第一个全身性治疗药物,是HCC全身治疗的新参考标准。
韩教授指出,尽管索拉非尼在肝癌的治疗中备受关注,但仍不能满足亚太地区的需求。例如,在一些亚洲国家,由于预算方面的考虑,药物报销标准非常低,多数患者由于药物成本过高可能无法使用索拉非尼进行治疗。而且索拉非尼还有一些副作用,如腹泻和腹痛。
如何才能超越索拉非尼,以满足肝癌治疗的需要?目前我们可以着眼于晚期肝癌的新型靶向治疗,例如抗血管生成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mTOR抑制剂或MEK抑制剂。
韩教授在演讲最后还强调,早诊断是提高肝癌生存率最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