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N推荐新诊结直肠癌患者普查林奇综合征

2014-03-17 17:45 来源:丁香园 作者:PCMC
字体大小
- | +

研究要点

  •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已制定家族性/遗传性结直肠癌评估指南;
  • NCCN推荐新诊结直肠癌患者应普查林奇综合征,林奇综合征在结直肠癌人群的发病率约为1/35。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推荐新诊结直肠癌患者普查林奇综合征(曾用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好莱坞举行的NCCN第19届遗传性和家族性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年会上,遗传学家Heather Hampel女士报道称,NCCN的这一积极姿态将大大有助于推动对高危原发性或第二癌症的筛查。

Hampel女士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综合癌症中心内科与人类遗传学研究部副主任。

遗传性/家族性高危结直肠癌评估新指南

该推荐是2014年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遗传性/家族性高危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每35例新诊结直肠癌患者中即可检出1例林奇综合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指南的存在并非偶然,它与此前推出的遗传性和家族性乳腺癌风险评估指南有异曲同工之处。2014年前,NCCN结直肠癌筛查指南中纳入了遗传性结直肠癌的检出和管理项目。

Hampel女士指出,关于遗传性和家族性结直肠癌综合征的信息不断出现,这并不是临床医师刻意搜寻的结果。未来关于遗传性癌症的指南将会变得越来越多,包括遗传性综合征,而不仅仅限于乳腺癌和结肠癌。

结直肠癌综合征的诊断差异

遗传性结肠癌的诊断首先应确定息肉的数目。若结直肠息肉的数目少于10个则应考虑林奇综合征、X型家族性结直肠癌综合征、或MYH相关性息肉病。这组疾病可根据遗传路径的不同而进一步分类为染色体不稳定(85%)性疾病或微卫星不稳定性(15%)疾病;在后一组中,有2%到3%为林奇综合征患者,其余则是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患者。

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的确定对于林奇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会影响到进一步的监测和治疗。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患者有较好的预后,并且,至少在未来,可以不必采用基于氟尿嘧啶的治疗(对该类型的结直肠癌无效)。林奇综合征患者出现第二原发性癌症的风险高,筛查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超过10个息肉的患者可能为多息肉病综合征。

林奇综合征筛查

肿瘤学和胃肠病学已经就林奇综合征的一般筛查方法探讨了数年时间,但NCCN仍然未能形成一项正式的推荐来推动这一概念的发展。日前,NCCN中心会议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制定了一项面向全体新诊结直肠癌患者的一般筛查方案。

在2014年的新指南中,林奇综合征检查被分为两个部分:基于个体病史和家族病史的林奇综合征临床检查标准,以及林奇综合征常规肿瘤检查标准。

对于林奇综合征的临床诊断而言,至少有以下三种临床背景的患者与此相关: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小肠癌、尿管癌或肾盂癌患者,此外还包括所有如下标准:

  • 是患者的一级类别亲属;
  • 至少累及连续的两代人;
  • 至少是一例50岁前诊断为林奇综合征相关癌症的患者家属;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应排除;
  • 癌症应尽可能得到确诊。

研究者认为,有关家族史的信息可靠度不高。家族规模正变得越来越小,结肠镜检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使得许多结肠癌得以避免。患者往往并不清楚他们的家族成员是否患有癌症,更不用说息肉了。这使得林奇综合征基于家族史得到诊断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所有结肠癌患者进行普查。

除了接受常规筛查的新诊患者之外, 还有许多多年前即诊断为癌症的患者至今未得林奇综合征。研究者解释道,这正是两条临床路径存在的原因:一条适用于新诊患者,他们需要全体普查,而另一条临床路径则适用于有家族史的患者。

癌症患者普查林奇综合征的方案包括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查,约有15%的结直肠癌病例表现为阳性,而林奇综合征病例中的阳性比例则高达89%;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它与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的相关程度为96%;以及甲基化检查,它可检出非遗传性的后天甲基化位点;约20%与林奇综合征相关。

Hampel女士补充道,普查仅有的潜在的“危害”是可能造成医保歧视;然而,遗传信息反歧视法案将保护患者不受此干扰。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李林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