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至少有40%合并有其他疾病,而这些并发症可显著增加肝硬化患者的死亡率。所以对于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来说,正确评估肝硬化并发症对死亡率的影响十分重要。
1984年提出的Charlson指数是一项对并发症进行分级的通用方法,对17种并发症的短期死亡率影响程度进行了权重分配,并在不同患者群体中证实其与死亡率的相关性。但该方法操作起来相当麻烦,而且以下几个原因也说明了在肝硬化患者中使用Charlson指数并不是最佳选择。
(1) 该方法在设计时是用来评估多种特殊疾病的并发症的,所以其所包含的一些并发症对肝硬化患者和其他疾病患者的危险程度也有所不同;
(2) Charlson研究队列中仅包含559名患者,样本小可能导致一些条件因权重不足而没有被选中,如药物滥用和精神分裂症在肝硬化患者中很常见,但在其他疾病人群中则十分罕见;
(3)1984年以来,许多慢性疾病的预后有了很大改善,这就使得Charlson指数的筛选条件可能会过时;
(4) Charlson指数评估的是1年左右的死亡率,一些慢性进展性疾病的死亡率则可能被低估;
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医院肝病学与胃肠病学Jepsen教授等试图建立一种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并发症的评分系统(CirCom),并在不同人群中验证其预测肝硬化并发症对死亡率影响的准确性。
研究从全国性医疗注册系统中获取了1999-2008年丹麦城市人口中12976名肝硬化患者的资料,2010年对其进行随访并按照并发症的不同归为34类。Cox回归分析,按校正死亡危险比≥1.20对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进行权重分配。
利用哈勒尔C统计(用于评估新模型准确性)和净重新分类指数(用于评估新模型正确重分类的准确性)对该系统性能进行评估,并与Charlson指数进行对比。将所得结果在酒精性肝硬化和慢性丙型肝炎性肝硬化人群中进行验证。
结果显示,纳入Circom评分中的并发症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病变、癫痫、药物滥用、心功能衰竭、非转移性肿瘤、转移性肿瘤和慢性肾病。24.2%的肝硬化患者至少有1种上述并发症,且死亡率与CirCom得分显著正相关。
患者的CirCom评分与他们的Charlson 指数具有相关性(Kendall’s τ=0.57)。与Charlson指数相比较,CirCom评分系统的哈勒尔C统计值增加了0.6%。CirCom的净重分类指数为5.2%,而Charlson指数的净重分类指数为3.6%。在验证队列人群中也得到了相似结果。
研究表明,Circom评分系统能够对肝硬化的9种并发症死亡率进行预测,并且与Charlson指数相比较,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哈勒尔C统计值和净重分类指数)且操作简便。推荐在预测患者死亡率、生存率或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时应用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