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湛全面、蓝色护航——肝切除术围术期管理大赛

2014-02-12 18:37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的“精湛全面、蓝色护航---肝切除术围术期管理大赛”东北三省现场赛于2014年1月18日在哈尔滨召开。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刘永锋教授担任评委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及脾功能与脾外科学组组长,北美外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姜洪池教授任共同主席,大连医科大学王忠裕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连新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吴德全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张学文教授强强联手组成专家评审团,就东北三省参赛病例进行现场评审。

最终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外科尹大龙医师凭借《右半肝切除术、门静脉取栓术》获得东北三省赛区冠军,晋级全国总决赛。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勇医生的《腹腔镜下肝脏左外叶切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树荣医生的《肝脏6段切除术》分别名列二、三名。

较以往单纯的手术视频展示,此次围术期管理大赛更加注重围术期管理的综合理念。每位参赛选手均介绍了病例的术前评估、诊断与手术策略,手术视频,术后管理与随访。

在术前评估中采用超声、超声造影、多排螺旋CT等进行影像学评估,大部分的病例都做了血管重建成像技术,部分病例甚至采用了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手术规划系统。有部分病例采用自体血预存方法减少异体输血。

在肝切除手术过程中,采用控制肝脏出血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大部分病例均采用了区域性肝脏血流阻断技术,与以往相比,可以减少健康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在离断肝实质技术方面,有选择传统钳夹切肝方法,也有应用超声刀、双极电凝等可以更好的显露肝内管道的技术,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术中管理需要与麻醉医师相配合,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最低限度减少失血,绝大部分的病例出血均少于500ml,且没有异体输血。在入肝血流阻断时,多数病例均应用抗炎药物乌司他丁静脉注射来降低过度炎症反应。

在术后的管理中,多数病例均使用抗炎药物乌司他丁抑制病人的过度炎症反应,减轻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保护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此外,注重液体管理,肠内营养支持,早期离床活动等措施的应用非常普遍,使得绝大部分病人都在8-10天康复出院。

专家评审团一致肯定了东北三省青年医师的肝切除术围术期管理与手术技术。评审专家认为肝脏切除技术更加精准,肝切术的离断更加精细,器械的使用更加多样化,更加注重肝内管道结构的定位、显露、解剖、离断或保留,这也是精准肝脏切除理念的体现,病人治疗方案的选择日趋个体化,同时,腔镜技术有了可喜的进步,已经能够自发的将精准肝切除的理念应用到手术中去,腔镜下视频显示解剖性肝切除的优势。

东北三省赛区的比赛圆满落幕,充分体现了肝脏外科精准判断、精细操作、精心管理的特点,东北三省肝脏外科青年医师也在不断进步。

编辑: 赵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