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憩室炎为常见疾病,密歇根州大学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 Morris 教授等对乙状结肠憩室炎的病因、自然史及近期指南中治疗方法的改变进行了一项系统回顾研究,结果发表在 2014 年 1 月 15 日的 JAMA 杂志上。
研究检索了 MEDLINE、Cochrane 数据库中,2000 年 1 月 1 日至 2013 年 3 月 31 日发表的有关憩室炎诊断和治疗的英文文章。检索关键词为:病理生理、自然史、药物治疗、手术适应症,并排除小规模病例研究和基于 2000 年以前研究数据的文章。
研究共纳入 80 篇文章及 186 篇参考文献,并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工作小组的实践指南对证据进行分级,将推荐意见根据治疗效果进行分类。
分析发现,憩室炎的病理生理与肠道动力学改变、肠腔内压力增加及结肠内环境紊乱有关。其中涉及憩室炎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症共性的研究表明,这些疾病之间具有相关性,但并无因果关系。
简单的憩室炎其自然发展史通常表现为良性。一项包括 2366 名急性憩室炎住院患者的队列研究表明,仅有 13.3% 的患者复发,其中 3.9% 的患者复发两次。脓毒性腹膜炎的发病率低于预期,且在复发时并不增加。
有关病人临床结局的研究表明,20-35% 非手术治疗的憩室炎患者遗留有慢性腹痛,而这一数据在手术治疗患者中仅为 5-25%。
随机临床试验及队列研究表明,抗生素及纤维素的作用并不像既往认为的那样有效,而美沙拉嗪却可能有效。同时,研究结论不推荐手术治疗慢性憩室炎。
因此,作者指出,与以往相比,抗生素或手术治疗对慢性/复发性憩室炎的疗效已日益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