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的疗效评价采用核磁共振肠造影与内镜的准确性一致

2013-12-03 22:41 来源:丁香园 作者:tiancai_erbao
字体大小
- | +

1. MRE和结肠镜显示下的肠道粘膜病变

 

研究要点:

  • 作者以回肠结肠镜检查为参考标准,评估核磁共振肠道造影作为评估克罗恩病患者治疗后康复情况的评估方法的准确性。
  • 核磁共振肠造影检查在衡量溃疡愈合、反应患者对治疗应答方面准确性很高。
  • 基于核磁共振肠造影检查结果进行的MaRIA评分是一项能准确反应患者治疗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的有效评分系统。

 

西班牙巴塞罗那临床医院消化内科Ingrid Ordás等人为衡量核磁共振应用于评估克罗恩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准确性,以回肠结肠镜检查为参考标准,进行了一系列比较研究。

作者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方法。研究共纳入48例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这些患者至少在1个回肠结肠肠段存在溃疡病变。所有患者在治疗前都进行了回结肠镜检查及核磁共振肠造影检查。在使用激素或抗肿瘤坏死因子类药物规范治疗12周后再次进行回结肠镜检查及核磁共振肠造影检查。疾病的活动程度采用克罗恩病严重程度内镜下评估指数(CDEIS)和核磁共振活动指数(MaRIA)进行量化。初级分析指标为衡量核磁共振肠造影在鉴定粘膜溃疡愈合方面的精确度,其衡量标准为内镜检查下溃疡消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估核磁共振肠造影在评估内镜下缓解情况(CDEIS评分小于3.5)以及所有肠段病变严重程度改变的精确度。

核磁共振肠造影检查判断溃疡愈合的精确度为90%,评估内镜下缓解的精确度为83%。以内镜检查为基础溃疡愈合肠段的CDEIS和MaRIA评分的平均值在规范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CDEIS: 治疗前基础值21.28±9.10 vs 治疗12周后2.73±4.12, P<.001 ; MaRIA: 治疗前基础值18.86±9.50 vs 治疗12周后8.73±5.88, P<.001)。

MaRIA评分能准确地判断病变严重程度的改变(Guyatt评分:1.2,标准化效应指数1.07)。在评估溃疡愈合方面,核磁共振肠造影与内镜检查一样可靠;以内镜检查为基础的溃疡持续存在的肠段CDEIS评分或MaRIA并无显著性变化(CDEIS: 治疗前基础值26.43±9.06 vs治疗12周后 20.77±9.13, P=0.18;MaRIA: 治疗前基础值22.13±8.42 vs 治疗12周后20.77±9.17, P=0.42)。CDEIS评分改变的量级与MaRIA评分改变的量级呈正相关(r=0.51, P<.001)。

以回肠结肠镜检查为参考标准对比发现,核磁共振肠造影检查在衡量溃疡愈合方面具有很高水平的准确性。MaRIA评分是一项有效的、有应答性的,而且可靠的衡量克罗恩病患者对治疗应答情况的评分系统。

 

研究背景:

克罗恩病患者实现粘膜愈合可以有更好的预后并显著降低复发率、减少住院需求以及手术率。相比较而言持续存在严重病变(溃疡)是疾病进程侵袭性更强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肠切除治疗的几率也明显增加。在克罗恩病患者中达到粘膜愈合是一个重要的治疗目标,特别是丢与疾病过程复杂、存在合并症以及重度活跃的患者。然而不幸的是,现用的临床疾病活动程度评估指标在预测病变存在方面预测能力极弱。内镜检查是评估克罗恩病管腔内病变的金标准。已有报道指出内镜评估的肠道病变的存在以及严重程度与核磁共振肠造影下肠道炎症严重程度的特征性表现之间有着良好的相关性。然而对于采用何种参数指标来诊断炎症的活跃程度有着不同的意见。

一般内镜测量疾病活动性方法是建立在存在红斑性病变、粘膜肿胀、存在表浅溃疡、深层溃疡或者已愈合的溃疡以及假息肉的基础上,而核磁共振肠造影的测量疾病活动性的参数为肠壁增厚,注射造影剂后肠壁强化,或者采用更复杂的方法如弥散加权成像证实存在水肿、溃疡病变存在。但仍需明确核磁共振肠造影表现出的炎症现象变化是否能够反应对抗炎治疗的应答以及这种动态变化反映的临床应答和缓解与内镜下的所观察到的改变是否平行。

如果一种评价工具能够监测到患者目前状态以及经治疗干预后随时间进展病情变化的有意义改变,即可认为该评价工具是具有应答性。另一方面,可靠的评估工具在患者临床无明显变化时是不会出现显著改变的。因此,在确定恒磁共振肠造影可以作为一种在临床实践和临床试验中的监测工具之前,需要首先确定核磁共振疾病活动性指数(MaRIA)的应答性和可靠性。为了确定以内镜检查为基础的治疗反应性的评估,需要同时采用定性(溃疡愈合)和定量(CDEIS)的测量方法。

所以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估核磁共振肠造影在鉴定内镜检查下表现为溃疡消失的粘膜愈合情况的准确性。次要目的是以CDEIS评分作为参考指标,明确全部量化的疾病活动指数(MaRIA)对所有肠段病变评分的准确性。最后还进行了下列内容的评估:(1)核磁共振肠造影检测内镜下粘膜愈合(CDEIS < 3.5)的准确性;(2)比较了治疗前后内镜检查结果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之间量级的变化;(3)描述了每个核磁共振肠造影单独参数反应应答性的特点(包括水肿、高度强化、溃疡、肠壁增厚等);(4)比较了经治疗后产生应答的核磁共振肠造影的各项指标的改变与临床疾病活动生物标志改变之间的相关性。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shuxiangro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