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抗生素性腹泻可能很常见,正确诊治是关键

2019-07-24 12: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主要是指使用抗生素后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而引起的腹泻,同时也包括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导致的腹泻。

临床上如何准确鉴别 AAD?AAD 该怎么处理?近日,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李在玲教授,请她来详细解答 AAD 的相关疑问。


AAD 的发病机制

ADD 主要表现为在抗生素治疗后 2 小时~2 个月的过程中发生的无法解释的腹泻,而且这种腹泻经常超过 2 天,每天 3 次以上的不成型稀便或水样便。

李在玲教授提到,儿童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后,会改变正常的肠道菌群,可表现为感染性腹泻,即出现定植抗性的丧失、致病微生物的异常生长,进而出现中毒性腹泻;或表现为非感染性腹泻,即菌群代谢功能的改变,减少不能被小肠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破坏肠道黏膜,出现肠道渗透压增加、结肠吸收水和电解质减少,进而出现腹泻。点击观看《儿科实用课程 I 针对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该怎么办?》

750-320.jpg

在导致 AAD 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中,艰难梭菌是最常与 AAD 相关的特定病原体,其导致严重结局的可能性最大。


AAD 流行病学研究

儿童不同口服抗生素的 AAD 发生率有所不同,常见的青霉素 G/V 的 AAD 发生率约为 3%,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 AAD 发生率可达 23%。(图 1)

图片 1.png

图 1 儿童不同口服抗生素 AAD 的发生率

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门诊中约有 11% 的患儿发生 AAD,2 岁以下儿童 AAD 的发生率为 18%,提示年龄越小,AAD 发生率越高。而从不同的国家来看,国外儿童 AAD 的发生率也从 6.2%~80% 不等。(表 1)

表 1.png

表 1 不同国家 AAD 的发生率


AAD 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 AAD 按照病情轻重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及暴发型。其中轻型一般属于轻度肠道菌群失调而被临床医师忽视,中型易被诊断为感染性腹泻而继续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而爆发型表现较为剧烈,有出现肠穿孔的可能。

前面提到,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时造成 AAD 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临床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当患儿出现抗生素治疗期间发生的腹泻时,如出现严重的症状,如血便、脱水、发热等,需考虑艰难梭菌的检测,一旦确认为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即行相应的治疗。

此外,肠道稳态的维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涉及到膳食、喂养,又与个体遗传背景、肠内菌群种类相关。而胎儿至儿童时期肠道微生物定植是影响该过程的重要因素,益生菌可帮助患儿调节肠道菌群及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防治 AAD。

李在玲教授提到,临床医生可以根据相关指南推荐,或参考国内的一些临床研究,并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考虑联合使用益生菌预防 AAD。但需注意,对于危重患儿及免疫缺陷患儿则不建议使用益生菌治疗。

编辑: 刘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