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与CSS结局
研究要点:
本研究对比考察了早期结直肠癌局部切除与大部切除的癌症特异性结果。
原位癌及T1直肠癌患者进行局部切除在肿瘤学结局上与大部切除相当。
T1-2期结肠癌及T2期直肠癌进行大部切除结局优于局部切除。
T1-2期直肠癌患者或可在新辅助治疗后安全予以局部切除。
在2013年8月23日在线出版的《外科学年鉴》(Annals of Surgery)杂志上,发表了英国伦敦帝国学院Paris Tekkis博士等人的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对比考察了局部切除与大部切除的癌症特异性结果。由于目前相关技术进展,在早期结直肠癌治疗时,会优先考虑腹腔镜及局部切除技术而非根治性手术。
该研究包括了自1998年至2009年期间,SEER(监测、流行病学及最终结果)数据库收录的0期(原位癌)或I期(T1/2N0M0)结肠或直肠腺癌患者。经过对患者5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风险比(HR)进行校正后,研究人员对比考察了局部切除(腹腔镜或开腹)与大部切除两种手段。
该研究共包括7378例接受局部切除的患者以及36,116接受大部切除的患者。共计有3553例原位癌患者及39,941例临床I期癌症患者。研究发现,对于原位癌患者,大部切除与局部切除的CSS相同。T1直肠癌患者进行局部切除并不会对CSS产生影响,但T2癌症患者进行局部切除后的CSS显著降低。对接受新辅助治疗及局部切除T1及T2直肠癌患者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局部切除与大部切除具有等效结果。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结直肠癌方面,原位癌及T1直肠癌患者进行局部切除在结局上与大部切除相当,但对于T1-2期结肠癌及T2期直肠癌,大部切除结局优于局部切除。此外,探索性数据结果表明,对于T1-2期直肠癌患者,或可安全在新辅助治疗后进行局部切除。
研究背景:
结直肠外科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医师对于早期结直肠癌的控制策略常感到无所适从。随着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的出现,要求进行根治性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有望继续增长。与此同时,必须对通过大部手术切除获得的高质量肿瘤清除率以及术后发病率及死亡率进行平衡考量。
本文所指的手术包括结肠切除术、直肠前切除术、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等。由于相关技术的进展,在早期结直肠癌癌治疗时,会优先考虑腹腔镜及局部切除技术而非根治性手术。尽管腹腔镜及局部切除技术最初被用于体质虚弱患者治疗,但目前这些治疗手段逐步流行,并被视作根治性治疗的一线手段。
局部切除后的早期失败结局(比如切除不彻底或组织病理学结果不良)可通过拯救性手术予以有效处理,同时似不会对患者长期生存带来不利影响。不良组织学特征及阳性切缘率较高也可造成后期失败结局,但不完全和不准确的淋巴结评价结果也可能造成不利结果。多达20%的T0–2期结直肠癌患者存在无法检测到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这会提高患者的分期,并意味着患者需进行辅助化疗,而如果患者肿瘤分化情况较差,这一比例可增加至70%。鉴于失败结局的诱发因素缺少高质量的数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本项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纳入标准较为宽泛,其将局部破坏性技术也归为局部切除,此外,该研究也未对结肠病变或原位癌(T0)患者进行评价,并且在该研究启动时(1988年),现代化手段较为匮乏。因此,应通过设计进一步研究,对可能从腹腔镜或腔内切除获益的准确患者类群定义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