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月发表的一篇关于幽门螺杆菌阴性胃炎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幽门螺杆菌阴性的胃炎在所有胃炎类型中占有较高的比例,而吸烟、饮酒等环境因素影响是成人出现幽门螺杆菌阴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杂志编辑评论提出胃部存在的其他微生物寄生是引起胃炎的主要原因。
美国西维吉尼亚州亨廷顿马歇尔大学医学院儿科胃肠病学部的Yoram Elitsur从儿科医生的角度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在儿童中幽门螺杆菌阴性的胃炎所占比例很大,而且儿童中并不存在影响幽门螺杆菌检测阴性的吸烟、饮酒等环境影响因素。并指出胃部症状与是否存在胃部炎症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并无明显相关性。目前的治疗仅是对症治疗,并不是针对炎症或细菌治疗,根据细菌不一定会消除胃部炎症。提出胃粘膜炎症这一状态是自然现象无需重视还是需要进一步针对性治疗仍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这封说明信发表在2013年7月的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
全文如下:
致编辑:特发性胃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胃部炎症,是儿童胃炎常见的组织类型。引起胃炎的最常见原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之前发表的文章中Nordenstedt等人设计了严谨的前瞻性研究,对491名进行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实验人群利用更新的悉尼标准进行了密切的症状监测以及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了细致评估(苏木素-伊红染色、阿尔辛蓝/高碘酸希夫氏染色、银染色、细菌培养以及血清学检测)。
作者报道在491名实验对象中200例存在胃炎(40.7%),其中41例(20.5)为幽门螺杆菌阴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和吸烟,而不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与幽门螺杆菌检测阴性胃炎密切相关。作者承认在常规临床实践中,幽门螺杆菌阴性胃炎发生率被错误的高估。作者认为“造成幽门螺杆菌阴性诊断率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尚不明确,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在编辑的评论中,Genta和Lash提出,之前对成人中出现特发性胃炎的解释主要认为是存在诊疗技术上的错误(实验室或取样误差)、环境危险因素(吸烟、饮酒等)或者是一些常见药物,如非甾体类消炎药、质子泵抑制剂等影响所致,现在认为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并提出假说,胃部炎症与之前并未认识到的微生物在胃部的定值有关。实际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人类微生物工程项目证实在人类胃部存在有超过1800种细菌克隆,这些细菌,甚至包括一些不可培养的微生物也许是引起特发性胃炎的主要原因。
在儿科,幽门螺杆菌阴性的胃炎在儿童中十分常见。本研究室及其他研究组均对此有过报道。一项纳入人群超过1100人的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阴性胃炎中位发生率位46%-63%。在这些研究中,均通过2-3项不同的方法评估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包括苏木素/伊红染色、吉姆萨染色以及尿素酶测定),而且一些研究中也根据悉尼标准对胃炎进行了分类。
然而儿童中幽门螺杆菌阴性胃炎的重要性并未被大量的儿科研究所关注。我们曾报道过儿童中幽门螺杆菌阴性胃炎发病率远高于成人(50% vs 20%)。而且,在成人中引起发病率高的危险因素在儿童中几乎不存在。Genta和Lash提出“非活性胃炎”没有必要引发进一步的研究,因为从经验角度来看,这种情况几乎与幽门螺杆菌无关。在儿童中并没有关于特发性胃炎的研究而且其长期预后也缺乏相应数据。根据我的经验,小儿胃炎症状虽然按照经验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或者H2受体阻断剂治疗,但究其原因很少是由特发性胃炎引起的。
人们或许会认为,因为特发性胃炎与胃部不适症状无明显相关,所以不需要针对性治疗。实际上Buonavolonta等人的研究发现,即使是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进行超过1年的随访时发现,细菌感染也与症状的存在无关。询证医学的临床指南也推荐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提倡使用无创性检查方法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后复查,而不推荐再次进行内镜检查了解是否存在胃炎,可见是否存在胃部炎症并不是诊断或治疗的考虑内容。
总体来说,在儿童进行内镜检查下胃粘膜活检发现特发性胃炎的发病率很高。但是否这一炎症状态是自然现象无需重视以及进一步治疗仍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