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两项全球首例「中山智造」权威发布

2018-01-26 18:32 来源:丁香园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宣传科
字体大小
- | +

1 月 26 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的「中山-顿慧诊疗新技术转化中心『医-研-产』创新模式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副院长周俭教授领衔的肝外科团队的两项肝癌诊治重大研发成果正式发布:该团队研发的「7 种微小核糖核酸肝癌检测试剂盒」已成功转化为普适于临床的体外诊断产品并生产上市,另一项技术成果「全自动循环肿瘤细胞分选检测系统」亦实现签约转化。

去去去.jpg

这两项研发成果分别对应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肝癌治疗效果实时动态监测,以及肝癌复发转移和诊治疗效预测,是现有肝癌诊断治疗领域的重大技术创新,突破了以往限制肝癌病人手术疗效的瓶颈,且均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例」。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衣承东、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章雄、上海市科委副主任朱启高、松江区副区长龙婉丽,及来自医保局、卫监所、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知识产权局、药监局、临检中心、徐汇区、松江区等领导及肝癌诊治领域专家共 300 多人参加了论坛;会议由中山医院副院长周俭主持,副院长阎作勤、秦净、顾建英、朱畴文,党委副书记李耘参会。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新诊断的肝癌约占全世界 55%,其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列第二位。晚期肝癌 5 年生存率接近 0,而早期肝癌经过根治性手术治疗后 5 年生存率可达 60% 以上。然而,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约 80% 的肝癌病人首次诊断时已进入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只能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放疗或分子靶向等姑息治疗。但即便是根治性手术治疗,5 年内仍有 60-70% 病人出现转移和复发;肝癌病人 5 年总体生存率为 7% 左右,肝癌的高转移和复发特性是影响病人长期生存的另一主要原因。

怎样能在早期就发现肝癌,如何有效监测 AFP 阴性肝癌疗效和肿瘤进展?

樊嘉院士、周俭教授团队历经 9 年攻关,在肝癌病人血浆中,筛选到由 7 个 miRNA 组成的早期肝癌诊断分子标记物。目前,分子标记物模型已获中、日、韩专利;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检测试剂盒,已完成多中心临床验证,并通过国家食药监总局的认证,2017 年 8 月获得 CFDA 的三类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2018 年起将通过全国 20 个省多中心临床使用推广,成为临床医生的肝癌诊断、病人预后监测和疗效监测更为有效的工具。

该试剂盒仅需采集 0.2 ml 的血浆,通过对其中的 7 个肝癌相关的微小核糖核酸检测结果的综合评估,可准确诊断肝癌,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 80% 以上。在临床上,约 30-40% AFP(甲胎蛋白)为阴性的肝癌病人很难通过常规手段发现肝内肿瘤,而该试剂盒仍能以 84% 的灵敏度和 88% 的特异性诊断出 AFP 阴性的肝癌病人。应用该试剂盒进行血液检测的同时配合影像学检查,可显著提高对包括小于 2 cm 小肝癌在内的各种临床分型肝癌的诊断效能,对包括良恶性在内的各种类型的肝内结节病灶提供可靠的鉴别诊断信息,显著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更为重要的是,该试剂盒的应用填补了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监测 AFP 阴性肝癌疗效和肿瘤进展方法的空白。

在肝癌病人的治疗过程中,仅需采集 0.2 ml 血浆就可以实时动态监测肝癌治疗效果,及时预警肿瘤复发和进展的发生,其性能超出 AFP 约 35 个百分点。由于该试剂盒通过抽血即可获得检测样本,在肝癌病人的整个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可通过多次血液检测来及时反映治疗效果和预警肿瘤进展的发生,减少病人对传统影像学检查的依赖,使随访检查更加方便和有效。据了解,通过全国范围的推广应用,借助该试剂盒在肝癌高危人群中进行筛查和治疗过程中随访监测,可实现肝癌的早诊早治与疗效监测,有望将我国的肝癌 5 年总体生存率提升至 20-30%,切实降低肝癌病人的死亡率。

肝癌病人之所以生存率低,复发率高是关键症结。

近年来,众多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外周血中游离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肿瘤转移复发的「种子」,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樊嘉院士、周俭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检测「外周血中干细胞样循环肝癌细胞」,发现循环干细胞样肝癌细胞可作为肝癌切除术后复发预测新指标。团队自主研发了多种 CTC 分选检测技术,同时成功研制了全球首台 「全自动循环肿瘤细胞分选检测系统」原型机和检测试剂盒,相关核心技术已获 3 项发明专利,并申请发明专利 5 项。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前样本处理.jpg

该系统可实现从全血标本→CTC 的一站式全自动样本处理,包括血液离心,液体处理,CTC 捕获,细胞染色等步骤;捕获 CTC 的灵敏度可达到 90% 以上,8 小时可处理 24 个样本,捕获的 CTC 细胞还可用于下游的单细胞测序分析,揭示每一个 CTC 的基因突变和表达谱。这为临床实现肝癌早诊早治、有效预测复发、疗效监测以及干细胞研究建立了良好平台。

在当天的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上海顿慧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技术专利转让协议》和《技术专利许可协议》,以 3000 万人民币将研发过程中产生的 8 项核心发明专利授权转让或许可。该系统衍生产品「ChimeraX-120TM 循环肿瘤细胞全自动样本处理和检测系统」正在作 CFDA 注册申报准备工作。据悉,目前仅有美国 CellSearchTM 系统获得监管部门注册上市许可,是 CTC 检测的国际金标准。本系统与 CellSearchTM 系统相比,具有更高的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检测灵敏度、更多的 CTC 分选模式以及更好的 CTC 下游分析兼容性等优势。

樊嘉院士在论坛上介绍了打通「医-研-产」创新链和产业链实现「中山智造」的经验。据了解,中山医院通过与创新医疗企业上海顿慧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中山-顿慧诊疗新技术转化中心,实现了从医院-转化平台研发-企业生产-实验室应用四点一线高度统一的协作模式,研发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疗新技术。通过创立「医-研-产」新模式,打通医学创新、转化和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实现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整合。

这一新模式不仅将加快我国先进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更能有效提升我国国产诊疗新技术核心竞争力至国际先进行列。「医-研-产」的中山创新模式,为将最先进的生物医学技术应用于疾病本质的研究,探索诊断和治疗新方法,并与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为可应用于临床、服务广大病人的医疗产品提供了有益经验。

编辑: 刘跃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