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不良反应的危险预测因子
硫唑嘌呤及其代谢物巯基嘌呤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诱导和维持缓解有一定效果,但是有报道40%-50%在接受硫唑嘌呤治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中毒治疗,其中10%-28%是因为不能够耐受其副作用,如特异性或过敏性的皮肤瘙痒、发热、关节痛、胰腺炎、药物性肝损害。过去有很多涉及硫唑嘌呤安全性的研究,但是大多数都是单中心、小样本、短期随访的研究,而且一般都偏向研究硫唑嘌呤的治疗效果,而非完全性。为此,来自马德里的Chaparro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发表在2013年6月的《Inflamm Bowel Dis》上。
这是一项大样本、长期随访的队列研究,研究数据来自西班牙的一个前瞻性研究数据库(ENEIDA),该数据库记录了应用药物及手术情况、危险因子,还有有关IBD的类型、诊断时间和地点。通过Kaplan-Meier分析长期随访过程中不良反应时间的发生率。应用COX回归分析接受硫唑嘌呤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潜在预测因子。该研究最后共有3931名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有95%的患者接受硫唑嘌呤治疗。中位数随访时间是44个月(0-420)。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中位数时间是在开始接受治疗后1个月。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6%,每年每个人不良反应的年风险率为7%。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8%),其次是中毒性肝损害(4%)、骨髓中毒性损害(4%)和胰腺炎(4%),另外有4个发展成淋巴瘤。在这些不良反应中,以女性和克罗恩病患者更容易出现恶心感,但是中毒性肝损害的风险在女性患者中较低,在克罗恩病患者中较高。骨髓毒性损害的发生风险在接受巯基嘌呤的患者和女性中较高。胰腺炎的风险在克罗恩病患者较高。最后,共有17%的患者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中断硫唑嘌呤治疗,之后这些患者中有37%因各种原因重新接受硫唑嘌呤治疗,重新开始治疗的患者中又有40%再次发生不良反应。
研究发现,接受硫唑嘌呤治疗的IBD患者中每4个就有1个出现不良反应,高达17%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然而,绝大多数患者中断治疗后又在可接受不良反应的情况下重新开始接受硫唑嘌呤。研究最后确定了一些不良反应的预测因子如性别、IBD的类型、接受硫唑嘌呤还是巯基嘌呤等等,研究还建议不但在开始接受硫唑嘌呤治疗时,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同样需要严密观察这些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