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个问题带你搞定肠息肉

2017-10-20 10:05 来源:丁香园 作者:付冲
字体大小
- | +

肠息肉指突出于肠腔表面的隆起,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通常随年龄增加逐渐上升,男性多见(男性约高出女性 1.5~2.5 倍),病变部位以结直肠多发,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本文就肠息肉常见的 7 个问题进行简述,以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有关肠息肉的问题。

演示文稿1.png

一、结直肠增生性息肉,传统锯齿状腺瘤及无蒂锯齿状腺瘤有何区别?

首先,三者在组织形态学上均表现为腺体具有锯齿状结构的相关病变。

  • 结直肠增生性息肉的形态学特点表现为腺体的锯齿状结构,但没有异型增生,属于良性病变,较小,直径大多<0.5 cm,全结肠分布,以左半结肠为主。

  • 传统锯齿状腺瘤是指具有锯齿状的形态学特点、结构和细胞学改变足以诊断异型增生的病变,其细胞学异型性和传统腺瘤一样。

  • SSA 的组织学定义是指伴有上皮异常增殖 ,但细胞学和组织结构改变尚不足诊断异型增生的锯齿状息肉 ,SSA 多发生于右半结肠 ,而 TSA 多发生于左半结肠,位于右半结肠者罕见;内窥镜下无蒂,TSA 多息肉状带蒂。

二、癌前病变(如腺瘤)应存在细胞的异型增生,而 SSA 又强调无特征性异型增生,为何命名为腺瘤?

将其称为腺瘤更重要的原因是 ,有证据表明是癌的前期病变,SSA 是通过锯齿状通道的分子基因改变而不经过传统腺瘤过程直接癌变,SSA 可突然转变为恶性上皮成分并直接浸润至黏膜下及肌间。

三、什么是进展期腺瘤?

具备直径 ≥ 10 mm、有 25% 以上的绒毛成分、有高级别异型增生中的任一条即可;结肠腺瘤发展成浸润性癌的年转化率约为 0. 25%,但进展期腺瘤发展为浸润性癌的年转化率高达 2. 6% ~ 5. 7%

四、如何减少腺瘤镜下的漏诊率?

  • 充分的肠道准备是避免漏诊的前提。

  • 足够长的退镜时间,肠镜检查时退镜时间与息肉的检出率密切相关。

  • 视多发性腺瘤和肝曲、脾曲、乙降交界处等容易漏诊的部位。

五、发现后如何治疗?

对于肠息肉发现后一般均行内镜下切除,对于早期的,无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结转移几率极低的结肠癌变,我们都可以应用内镜对其进行 EMR/ESD 治疗。

六、对于有结直肠息肉史或结直肠的人群如何做好肠镜的筛查?

  • 增生性息肉及其他非肿瘤性息肉筛查的时间间隔<10 年。

  • 以往有肠道低风险腺瘤史者在治疗后 5~10 年内复查肠镜,有肠道高风险腺瘤史者在治疗后 3 年内复查肠镜,如果第一次复查未见异常,可延长随访时间间隔至 5~10 年(低风险腺瘤:1 次结肠镜检查发现了 1~2 个管状腺瘤,且其直径均小于 10 mm;高风险腺瘤:1 次结肠镜检查发现了 3 个及以上腺瘤,或其中有 1 个腺瘤的直径在 10 mm 或以上,或有 1/3 以上的绒毛结构或重度异形增生或原位癌)。

  • 对于直径小于 10 mm 的 SSA,肠镜筛查时间时间<5 年;直径大于等于 10 mm 的 SSA 及 TS A 的肠镜筛查时间<3 年。

  • 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后第 1 年,第 3、6、12 个月定期全结肠镜随访,无残留或再发者以后每年 1 次连续随访。有残留或复发者则追加外科手术切除,每 3 个月随访 1 次。

  • 对结肠癌根治后的患者,建议术后 1 年内复查肠镜,以后每 2~3 年复查肠镜;

  • 对于直肠癌根治后患者,前 3 年内每 3~6 个月复查一次肠镜,以后每 2~3 年复查一次肠镜;

七、普通人群如何做好肠镜的筛查?

  • 一般认为, 普通人群 50 岁以后应当进行大肠癌筛查, 初次全结肠镜筛查阴性者, 建议间隔 10 年进行复查;

  • 一级亲属患大肠癌时年龄 50 ~ 60 岁,从 40 岁开始行结肠镜检查,每 3 年 1 次。

  • 1 个一级亲属患大肠癌时年龄 < 50 岁,或 2 个以上一级亲属患大肠癌则无论年龄: 从 40 岁或低于年龄最小患者 10 岁开始行结肠镜检查,根据家族史情况,每 3 ~5 年 1 次。

  • 1 个一级亲属患大肠癌时年龄 ≥ 60 岁,或 2 个以上二级亲属患大肠癌,无论年龄: 从 50 岁开始行结肠镜检查,每 5 年 1 次。

编辑: 李晴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