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门诊日志:那些我遇到的特殊病例

2017-08-07 14:45 来源:丁香园 作者:浙江大学明州医院 吴汉平
字体大小
- | +

消化科门诊工作重复且枯燥。医生在一天的门诊中,可能会面对众多就诊者,但大多只是些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常见病。时间一长,免不了会千篇一律地处理。但是,在众多的普通就诊者中总会夹杂一些很特殊的患者:他们或是普通症状掩盖下的疑难病、少见病;或是表现不严重实际很险恶的疾病;或是表现类似消化道疾病的其他系统疾病;或是因甲病就诊但并存更严重的乙病。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因为门诊时通常患者众多,医生接待每位患者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如何在这短暂的时间中,保持警惕,将特殊的、严重的疾病患者鉴别出来进行正确的处置,是非常考验医生能力的。在此,特将笔者某次门诊所遇到的几个特殊病例进行总结介绍,供大家参考。

病例一

这天接诊的第一个患者是一名 12 岁的小女孩,由妈妈带来就诊。妈妈述孩子常常上腹痛,多在夜间加重,症状断断续续持续很长时间了。虽然很多小孩子常会喊「肚子痛」,但大多数并不能查出什么病,有些孩子甚至是「诈病」。但是这个小女孩持续时间较长,有夜间痛的特点,不像是为了逃学而装病,孩子和妈妈都长时间饱受困扰。因此建议给患儿进行胃镜检查。

大约一个小时后,小女孩做完胃镜检查回来了。泪眼婆娑的样子,看来做胃镜的确让她吃苦了。赶紧对小女孩夸奖安慰了几句。接过妈妈手中的报告单一看,果然不出所料,是十二指肠溃疡,溃疡面还很深。

由于这个年龄不会有烟酒嗜好,也没有太大学习压力,溃疡的形成原因主要考虑幽门螺杆菌感染,因此让妈妈带孩子再去做一个碳 13 呼气试验。半小时后报告回报,果然是阳性。诊断明确而且完整了,是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因此按儿童剂量开一个疗程的清除幽门螺杆菌四联药物,嘱两周后来复诊。

体会

1. 儿童的消化性溃疡并不少见,确诊需要胃镜检查。只有明确诊断才能正确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疗程等等,所以对疑诊溃疡的儿童需要进行胃镜检查。很多家长会担心儿童胃镜检查能否「吃得消」,实际上,儿童进行胃镜检查是安全的,但是需要教育患儿正确配合检查。实践中,6 岁以上儿童完全可以良好地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检查。有些孩子的表现比成人还好。

2. 不要只满足于消化性溃疡诊断,需要进一步寻找导致溃疡的原因。如果不祛除病因,溃疡病治愈后的一年内复发率可高达 70%。常见的原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某些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等。

病例二

这天遇到的第二个特殊的病例是一名 17 岁高中二年级女孩,由妈妈陪同就诊。主要症状也是间断上腹痛,疼痛不是很严重,但也是多半年反复不愈。曾在市内某大医院就诊多次,也做过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但是女孩妈妈说,医院给开的「胃药」吃了都没有什么效果。

让我感到不解的是在外院多次查血液化验均提示白细胞、C 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按道理,「慢性胃炎」是不可能导致此类化验异常的。直觉告诉我一定有更特殊的疾病潜伏着,于是花时间更详细问诊病情。终于,当女孩妈妈不经意地提到孩子 1 年前因「肛瘘」做过手术时,诊断的线索一下子显现了!

立即让患者进行全腹部 CT 检查,两小时后结果出来了:小肠多发肠壁增厚、渗出,周围多发淋巴结肿大。克罗恩病——这个很多人陌生的疾病露出端倪。再嘱患者两天后行结肠镜检查。

两天后亲自对患者进行了肠镜检查。不出所料,小肠末段及直肠内节段性分布多个溃疡性病灶,以及结节状、卵石样水肿隆起。至此,克罗恩病的诊断初步确立。

体会

1. 这是一个典型的普通症状下隐藏着严重疾病的例子。由于症状普通而轻微,而且又有三甲医院的检查结果、诊断结论,如果因为时间紧,匆忙开些药,就会轻易地漏诊。估计之前就诊的市内大医院也是匆忙之下按照常见病来考虑处理的。这类病例的正确诊断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敏锐的发现能力、以及耐心细致的医患沟通。

2. 克恩罗病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既往属于少见病。但近 20 年发病率持续增高,目前在门诊及肠镜检查中常有发现,年轻患者也不少见。消化科医生在门诊工作中对此病应充分重视并引起警惕。

病例三

第三个有意义的病例是一名 41 岁男子。这个病例非常简单,半年前在本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且幽门螺杆菌阳性。自述经过了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本次就诊是为了复查治疗效果。于是予呼气试验检查,结果却显示幽门螺杆菌依旧阳性。

考虑前次清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有问题,于是查阅既往治疗用药记录。果然,使用的是三联疗法,而且二种抗菌素选用的分别是耐药性很高的克拉霉素、未经验证过疗效的替硝唑,疗程只有一周。治疗失败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了。

由于患者有胃溃疡的病史,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是必需的。因此予四联疗法,抗生素换用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嘱其不间断服用两周。疗程结束一个月后再来医院复查。

体会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疾病是消化科门诊工作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学界不断推出规范化的指南以指导其治疗。但是,在临床工作中,使用错误的治疗方案或从未经过临床验证的药物却屡见不鲜。这样错误的治疗方法非但不能清除幽门螺杆菌,反而使其产生耐药性,对以后的治疗增加了难度。

病例四

这名患者是一位 53 岁女性,是来找我复诊的患者。多年来被反复上腹痛困扰,多次做胃镜提示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腹部 CT 等其他检查没有明显异常。但是按照慢性胃炎使用多种胃药效果均不明显。 自述两周前由我在门诊开的药「非常有效果」,因此现在药物用完又来复诊要求开药。

半个月前门诊时,听患者倾述病情时感觉她始终愁眉紧锁,就询问其病情严重程度是否与心情有关。结果,患者家属忙不迭地称是这个样子,患者经常心绪不佳,每当其心情波动时,腹痛症状也很明显,还会伴有嗳气、睡眠不佳等。

对患者进行 Zung 氏量表测定,其 SDS、SAS 分值都高于参考值。于是,果断弃用「胃药」,给患者处方「黛力新」(一种改善焦虑、抑郁状态的药物)。果然,经过两周的治疗,患者已取得明显效果。

体会

1.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科门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常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经久不愈。由于医患常对此病缺乏认识,而且胃镜检查一般都会被诊断「慢性胃炎」,因此常被按照胃炎治疗。该病相当比例的患者合并心理异常,甚至心理异常还可能是该病的原因之一。

2. 「黛力新」是一种温和的抗焦虑、抑郁药物,副作用小。用于存在心理异常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常能取得良好疗效。在使用前给患者进行心理量表测试可以让用药更有依据。

3.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更有学者提出「整合医学」的观念。因此,临床医生不能仅关注患者躯体,也要关注其心理状态及所处社会环境,还要懂一些心理学知识。

病例五

这是一名 30 多岁的年轻人,自述因为体检时 B 超报告「脂肪肝」而来就诊。一般门诊医生对此常会开一些「保肝药」。但仔细观察就诊者,明显的肥胖体型以及如同套了救生圈的腹部,昭示着患者一定还存在其他问题。果然,翻开厚厚的体检报告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一一呈现。

于是,详细向患者讲解代谢综合征的概念和危害,细致指导患者饮食、制定运动方案,告知患者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整个治疗的基础,关乎治疗的成败。

体会

1. 代谢综合征——这个潜伏在深处的冰山通常只露出一角来迷惑医患,如果只盯着一个侧面去用药,无疑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控制它的根本是改变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减轻体重。

2. 要做好医生,除了会开药物处方,还要会开「营养处方」和「运动处方」。从而全面指导患者的治疗。

编辑: 李晴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