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生教授:2016 年消化领域年度盘点

2017-02-06 20:48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2017 年伊始,丁香园专访了中华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病中心主任杨云生教授,对 2016 年消化领域进行了年度盘点。

新指南  新共识  指导临床实践

幽门螺杆菌(Hp)越来越受临床关注,治疗理念在不断更新。继 2015 京都共识之后, 2016 年 Maastricht 共识也进行了更新。新的 Maastricht V 共识部分采纳了中国观点和研究数据,尤其是纳入了铋剂四联抗 Hp 治疗方案,经过时间的考验中国治疗 Hp 成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历时一年多的多次论证、讨论后,召开了「Maastricht V 共识研讨会暨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会议」,中国新的 Hp 处理共识意见诞生。新共识在耐药地区 Hp 治疗、何种状况下要求根治 Hp 等方面做了更新,对于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随着炎性肠病(IBD)在亚洲包括中国发病率的攀升,学术界对其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加深。2016 年 4 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和美国胃肠病学会(AGA) 联合,在杨云生教授、美国欧阳重和 Gary Wu 教授的组织下召开了首届亚洲-美洲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 AAAIBD,就 IBD 流行病学差异、临床类型、遗传与免疫不同、饮食和微生物因素治疗等方面进行研讨,并形成了东西方共识点。中国香港关于 IBD 发病流行病学研究,杨云生团队通过改变肠道微生态治疗 IBD 的成果,日本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等,代表亚洲是会议的亮点,东西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形成诸多共识点,发表于美国胃肠病学会的官方期刊 Gastroenterology,为 IBD 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

胃癌在亚太地区和我国高发。2016 年 3 月在西安召开了亚太消化病学会共识意见会——「亚太胃癌共识意见」,就早期胃癌的预防和诊治、Hp 根除、晚期胃癌诊治等关键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此外,功能性胃肠病罗马 IV 标准正式发布,中华消化病学分会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组织翻译出版了罗马 IV 标准中文版,为中国学者学习和实践提供了新个参考著作。

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  涌现临床新证据

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利那洛肽于 2012 年被美国 FDA 批准用于 IBS-C 及慢性特发性便秘(CIC)成人患者的治疗。由杨云生教授任牵头(PI)的利那洛肽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已经结束,研究纳入慢性便秘患者 800 余例,其中 3/4 的患者来自中国。这是第一项由中国学者牵头的国际临床研究,中国共有 40 多个中心参与。研究结果即将发表。这项工作可望为中国便秘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同时,杨云生团队还领衔完成了胃癌、大肠癌两项大型多中心临床试验,通过 300 多例早期胃癌 ESD 术后的临床对照研究,为 ESD 术后溃疡愈合的循证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证据。

ERCP 术后胰腺炎的防治一直是临床难题。2016 年 4 月,西京医院郭学刚、潘阳林教授领衔完成的吲哚美辛栓剂预防 ERCP 术后胰腺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发表于 The Lancet 杂志。研究由 6 家医院近 20 名专家参与,结果显示,术前常规应用吲哚美辛栓剂明显优于传统的术后选择性应用策略,可使 ERCP 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从评价 7.7% 下降至 3.6%,中重度胰腺炎的发生率从 1.5% 下降至 0.8%。吲哚美辛栓剂应作为 ERCP 的术前用药,为 ERCP 术后胰腺炎提供了简便价廉的防治方案。

中国原创新设备  走进内镜新时代

设备在内镜领域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过去,基本是国外厂家独霸天下。近年来我国制造的内镜设备和附件,包括胃肠镜、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等在质量和性能上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虽然大部分都处于跟踪阶段,但已有可喜的原创成果显示出来。结合 VR 技术的内镜软件研发也进展迅速,为内镜硬件的发展带来了助力。

2016 年国内内镜领域最引人瞩目的进展来自杨云生团队。2016 年 9 月 3 日,在武汉召开的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学术大会上,杨云生教授展示了该团队历时三年自主研发的胃镜操作机器人。以往,胃镜检查依赖消化医生完成,机器人操作胃镜检查,将有助于解放医生的人力,提高效率和精确度,国家产业升级等。日前该技术已完成动物试验,其操作准确性不亚于人工操作, 2017 年将进入临床实验。该机器人是国际上首次报告的胃肠内镜机器人,预示内镜智能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胆囊结石是常见病,主要靠外科手术切除胆囊,或外科切开胆囊取石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孙思予等国内专家,近年开展了 EUS 引导下(EUS-BD)经十二指肠穿刺胆囊、金属支架置入取石术,在内镜治疗下,达到保胆取石,这一新技术为胆囊结石的内镜微创治疗提供了新手段。

高起点高层次培训  锻造医生队伍

2016 年,我国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全面铺开。中华消化学会作为一级学会,多年来充分利用各种学术会议及学术活动开展专科培训,成效显著。2016 年的全国消化年会继续承担了医师继续教育的重任,这次会议有约 18000 名注册代表和网络听众参加,听众首次突破 1 万人。与此同时,会议设立了胃肠道功能性疾病、胃肠道炎症性疾病、胃肠道肿瘤、肝胆胰疾病、消化内镜、介入技术、儿科消化、老年消化、肠道微生态、中西医结合、Hp 和溃疡、食管疾病及青年英文论文交流等近 20 个分会场,以及大会主会场报告等。并首次设立内外科分会场、军事医学分会场、海峡两岸分会场、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TTT 培训等内容,既丰富了大会内容,又加强了海峡两岸以及国际间的交流。

为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积极开展专家下基层服务,奔赴四川彝族自治州、青海北海藏族自治州、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等地区开展义诊、会诊、指导内镜技术操作以及学术活动。这些活动从不同层次和角度为我国消化专科医师培训提供了资源和渠道。

2017 年的春天已经到来,在新的一年里,将会有全国消化年会、亚太消化大会等重要会议相继召开,相信消化领域的研究创新、技术革命等在 2017 年会有更多成果和大家见面。

杨云生主任简介

杨云生150.jpg
杨云生 主任医师 教授 医学博士
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
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病中心主任
全军消化病研究所所长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
解放军医学院、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
中华消化病学分会 主任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分会会长
亚太消化病学会(APA GE) 常务理事
世界胃肠病组织 (WGO) 科学委员会委员
美国消化内镜学会 (ASGE) 国际委员会委员
中华消化内镜分会前副主任委员
国家 863 首席专家

临床特点:消化系复杂疑难危重病;胰胆疾病内镜治疗;炎性肠病;消化道微生态、幽门螺杆菌相关病等。

主要研究方向:
肠道微生态及疾病、内镜新技术和机器人。
先后创建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病中心、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亚太消化内镜培训中心等,并担任主任和所长。美国密西根大学、厦门大学、郑州大学等客座或特聘教授。

点击查看 2016年学科大咖年度回顾>>

编辑: 马莹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