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应少:超声内镜引导胆囊穿刺术优于经皮胆囊穿刺术

2017-02-20 13:25 来源:丁香园 作者:司空银河
字体大小
- |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急性胆囊炎的标准治疗方式,但在不适宜行手术的患者中,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亦为有效治疗方式,成功率高,但有可能发生导管相关并发症以及急性胆囊炎复发。近年来,有学者对超声内镜引导下胆囊穿刺引流术(EGBD)进行了报道,可有效避免导管相关并发症。然而,目前尚无研究对上述两种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

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的 Teoh 博士等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了 EGBD 与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在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结果在线发表于近期的 Endoscopy 杂志上。

研究纳入了自 2011 年 11 月至 2014 年 8 月于附属医院就诊的接受 EGBD 或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的患者。当患者符合以下标准中的一条时判定为不宜接受手术:年龄 ≥ 80 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3 分;年龄校正的 Charlson 伴随疾病指数评分 ≥ 4 分和/或 Karnofsky 评分<50 分。两组的年龄、性别与 ASA 评分相匹配。

研究结果显示,共纳入 118 例患者,其中 59 例接受 EGBD,59 例接受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除了术后随访时间外,两组的基线特征无显著差异。EGBD 组的技术成功率为 96.6%,临床成功率为 89.8%,经皮胆囊穿刺引流组的技术成功率为 100%,临床成功率为 94.9%,均无显著差异。

经皮胆囊穿刺引流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 EGBD 组(74.6%:32.2%)。EGBD 组发生了 2 例自限性气腹,经保守治疗后好转。1 例术后发生了腹膜炎,急诊手术发现支架移位,最终患者死亡。此外,两组的 30 d 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16.9%:28.8%),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异主要发生在随后的随访过程中。

严重的不良反应在经皮胆囊穿刺引流组中更常见(74.6%:23.7%),经皮胆囊穿刺引流组的患者在术后非计划住院次数更多,其中 95.2% 的住院均与穿刺引流的导管相关。17 例患者出现导管移位,12 例出现梗阻,6 例出现伤口感染和导管周围漏。

另外,EGBD 组的 30 d 死亡率更高(8.5%:1.7%),但并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急性胆囊炎的复发率亦无显著差异(0%:6.8%)。而 Cox 风险回归结果显示,只有经皮穿刺引流是不良反应的预测因素。

综上,研究者得出结论,EGBD 和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均为治疗不适宜行手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有效措施,而 EGBD 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非计划住院次数更少,因此,EGBD 有望成为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的替代方式,但需由有经验的超声内镜医师来操作。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张跃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