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索拉非尼上市已整整十年,无数肝癌患者因此获益。同时,新的靶向药物及临床研究不断涌现。针对目前的诊疗现状,丁香园采访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顾康生教授。
丁香园:索拉非尼的问世使数以万计的肝癌患者获益,有别于传统治疗手段,靶向药物更多的是通过控制肿瘤生长而延长生存期,临床实践中您是如何评价索拉非尼疗效的?
顾康生教授:我国的原发性肝癌发病率较高,很多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晚期。针对晚期肝癌,既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内科化疗,但从结果来看,化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未在临床广泛运用。大家迫切希望能出现一种新的药物使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获益。索拉非尼从问世至今已有十年,它是一种多激酶抑制剂,通过多个机制抑制肿瘤细胞,有别于传统的化疗药物。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其的的确确为晚期肝癌的患者带来了获益。目前,索拉非尼已成为晚期肝癌的重要药物选择,引领了靶向治疗的方向。
丁香园:索拉非尼是首个用于肝癌晚期治疗的分子靶向药物,此后进行了多个靶向药物的临床实验,请问结果如何,您如何看待这些结果?
顾康生教授:索拉非尼的成功为分子靶向治疗带来了广阔的前景,因此在其上市之后的数年,陆陆续续出现了许多新的靶向药物,它们与索拉非尼有着相同或不同的作用靶点。然而很遗憾,这些药物与索拉非尼对比应用于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临床研究均以失败告终。换言之,索拉非尼在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地位仍未被撼动。
究其原因,可能与肝癌复杂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如前所述,索拉非尼是多靶点药物,因此如果想要超越索拉非尼,则需要在已取得的基础研究成功上进一步探讨,找到更有特异性、疗效更好的药物。对于目前的一些和索拉非尼作用靶点类似的研究,可能不会有很大突破。
丁香园:近年来在肝癌的分子机制、治疗靶点研究以及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方面有哪些进展?
顾康生教授:分子机制是大家一直在探讨的话题。在肝癌领域的研究中,大家主要通过基础研究去观察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哪些分子生物学事件的出现,然后遴选出对肝癌的预后起决定性作用者,并对其进行干预。这种分子靶点的干预可能改变肝癌的生物学行为,进而产生治疗效果。到目前为止,分子机制的研究除了靶向治疗比较火热以外,免疫治疗也逐渐浮出水面。最近 PD-1/PD-L1 抗体的出现,也为肝癌的免疫治疗研究带来了希望。
更多肝癌专家观点,请点此查看 BEST of HCC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