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索拉非尼 2008 年在我国的上市,引领了肝癌内科治疗的新浪潮。靶向治疗的出现,对肝癌的分子病理诊断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未来十年将更多的关注驱动分子的探索,以更好地指导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近年也是名噪一时,PD-1/PD-L1、CTLA-4 抑制剂的出现为肝癌免疫治疗带来新的展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腹部肿瘤科毕锋教授与丁香园交流了肝癌精准治疗的趋势与机遇。
丁香园:今年是索拉非尼上市十周年,根据您的临床体会,您认为索拉非尼的上市使肝癌治疗出现了哪些改变?
毕锋教授:在索拉非尼上市之前,肝癌的治疗主要依靠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而在内科治疗方面,以阿霉素类、顺铂、干扰素类的化疗药物表现并不理想,最后几乎都被否定。索拉非尼以真实的疗效告诉我们,肝癌晚期的病人通过内科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期,尽管延长的生存期仍然很有限,但对患者而言弥足珍贵。因此,索拉非尼的上市,不仅开启了肝癌靶向治疗的新时代,还开启了内科治疗的新时代,具有划时代意义。
丁香园:过去十年中,索拉非尼在肝癌靶向治疗领域成绩斐然;下一个十年,您认为肝癌靶向治疗的发展趋势怎样?有哪些需要我们努力的方向?
毕锋教授:肝癌,以癌中之王的身份为大家熟知,疾病驱动机制尚未完全清晰。当前我们主要研究抗肿瘤血管生成,并探寻相应靶点,如主要存在于间质血管内皮的 VGFR2。未来十年,一方面应进一步挖掘肝癌的生物机制,找出驱动基因,由此推动新的靶向药物研发;另一方面,重视免疫治疗的发展与运用。在过去,IL-2、CIK、IFN 这类细胞因子在肝癌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效果,随着对 CheckMate、Check point 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免疫制剂涌现,如 ipilimumab(抑制 CTLA-4)、nivolumab(抑制 PD-1)、pembrolizumab(抑制 PD-1)等,这些药物在黑色素瘤、晚期肾癌等实体瘤中表现出很好的效果,目前正用于肝癌的临床研究,将来可能也在肝癌方面表现出很好的疗效。然而考虑到肝癌的发生发展多是在病毒性肝炎基础上,由反复自身免疫损伤演变为肝硬化直至肝癌,因此在使用免疫制剂时须仔细权衡用量。
丁香园:随着精准医学的到来,靶向治疗对肝癌诊断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
毕锋教授:以后的诊断不应是简单的定性诊断或临床诊断。既往的肝癌诊断方式有穿刺诊断、特殊的 Marker(如 AFP),现在有细胞穿刺诊断,未来可以不仅仅局限于细胞水平,而是向分子水平发展,明确肝癌的分子分型、驱动分子、阻滞点等,比如是由 VGFR 驱动还是由 MET 驱动,阻滞点是 CTLA-4 还是 PD-1。这种方法不仅仅针对肝癌,也适用于其他肿瘤,只是肝癌的分子诊断相对困难一些。因为肝癌中很多分子是被激活的,很难找出哪一个是真正的驱动通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的分子机制和分子分型的深入探讨。众所周知,只有把分型做好才能指导临床针对性治疗。
更多肝癌专家视频,请「点此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