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焦显微内镜的临床应用:胃篇

2016-11-10 22:42 来源:丁香园 作者:牟丹
字体大小
- | +

共聚焦显微内镜检查中,胃小凹是其基本观察单位,通过应用荧光素钠作为造影剂,可以清晰的观察到胃小凹的形态、开口、组成细胞及小凹之间的间质成分。

正常胃粘膜

胃内不同部位的胃小凹形态、开口各不相同。

1.jpg
图 1 正常胃底、胃体:胃小凹开口一致,为圆形或椭圆形,排列规则,周围柱状上皮呈铺路石样排列,间质中可以看到蜂窝状血管结构;胃窦幽门腺:胃小凹较深,呈连续的短棒状,其开口为裂隙样,内无荧光素钠渗出,小凹周围间质较宽,其内可见白色的线圈样血管结构

胃炎

普通内镜分辨率低,不足以辨别胃粘膜的细微变化。共聚焦显微镜(CLE )在慢性胃炎尤其是肠上皮化生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 98.13%、95.33%。

1. Hp 感染相关胃炎

figure 2.png
图 2 胃窦:延长的、扭曲的分支状小凹,伴荧光素钠渗出;胃体:非连续性的棒状小凹,伴有隐窝开口扩张和荧光素钠渗出

Hp 定植于胃上皮小凹表面,而且其可吸收吖啶黄染色剂,因此 Hp 可在分辨率较高的 eCLE 下观察到。但是在实际应用中,Hp 和杂质常难以区分。

3.jpg
图 3 a:Hp(-)胃粘膜;b:与 a 相对应的病理组织;c:Hp(+)胃粘膜;d:与 c 相对应病理组织(箭头标注为 Hp)

虽然在实际应用中不能直接观察到 Hp,但是 CLE 可通过间接征象用于 HP 感染相关活动性胃炎的分级。

4.jpg
图 4 A&B:正常黏膜:胃小凹形态正常,无荧光素渗出,Hp(-);C&D:轻度炎症:胃小凹结构轻度紊乱,上皮结构完整,荧光素轻度渗出,Hp(+);E&F:中度炎症:胃小凹结构中度紊乱,上皮结构部分破坏,荧光素中度渗出,Hp(++);G&H:重度炎症:胃小凹结构重度紊乱,隐窝开口扩张,上皮结构破坏,荧光素重度渗出,Hp(+++)

2. 萎缩性胃炎

figure 5.png
图 5 固有腺萎缩:胃小凹稀疏,间质增宽,排列不规则;肠上皮化生:胃粘膜中可见杯状细胞,柱状吸收上皮、刷状缘和绒毛状上皮

其中,组织学上肠上皮化生可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肠化生。CLE 可根据杯状细胞形态,是否存在吸収细胞及刷状缘,以及黏膜血管和隐窝的结构,对肠上皮化生进行实时分型。

表 1 CLE 肠上皮化生分型
biao-1.jpg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由于病变较为表浅,范围较小,普通内镜下表现较为隐匿,因此容易漏诊。而 CLE 对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实时诊断和分级诊断可靠性较好,尤其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figure 6.png
图 6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细胞极性尚存,腺体上皮轻度大小不一,厚薄不均,腺体密度轻到中度增加,血管轻到中度不规则,数目增多;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细胞极性破坏,多数腺体极性差,腺体明显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腺体明显拥挤,血管管径明显扩张,形态扭曲,数目增多

李延青教授团队将 CLE 图像与病理组织对比分析后,根据腺体结构、细胞形态和血管结构改变的严重程度将每项指标划分为 0、1、2 三个等级,并将上述 3 项指标的分值之和定义为上皮内瘤变评分。研究发现区分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最佳临界值为 5 分。

表 2 上皮内瘤变显微内镜评分体系
biao-2.jpg

胃癌

CLE 可以对不同分化程度、不同起源的胃癌病变做出准确分型诊断,从而在早期诊断的基础上明确病变的分化程度等性质,指导临床干预。除此之外,对于 ESD、EMR 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的患者可以实时对手术切缘进行评估,判断病灶是否完全切除。          

figure 7.png
图 7 高分化型胃癌:腺体形态不规则,但腺体结构尚存,血管丰富,形态和管径不规则;低分化型胃癌:胃小凹结构消失,仅见分散排列的黑色肿瘤细胞;印戒细胞癌:黏膜表面结构破坏,可见不规则的大细胞,细胞一侧边缘增厚

总结

CLE 在胃部肠上皮化生及早期胃癌的诊断和监测方面显示了巨大优势。由于 CLE 检查成本较高,目前临床推广应用较慢,但这并不影响其未来作为一种可能替代病理活检的新型即时内镜技术的趋势,再者新型荧光对比剂的使用促进了分子成像研究的发展,各疾病 CLE 图像诊断标准正在逐渐统一规范,其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编辑: 张跃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