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免疫抑制剂不增加癌变风险

2016-02-04 11:50 来源:丁香园 作者:cuixiangdan
字体大小
- | +

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剂等免疫抑制疗法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IBD)已广为人知,而免疫抑制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其相关致癌性,多数研究认为无肿瘤史的 IBD 患者发生癌变的类型和发生率跟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相关。

为此,来自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 Itzkowitz 教授等针对 8 所医疗中心的 IBD 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 IBD 患者与既往有肿瘤病史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是否影响癌变事件的发生,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近期的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杂志。

IBD 的诊断以临床特点、内镜、影像学、病理学及手术报告为准。研究根据患者所接受治疗的药物种类分为四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 TNF-α)组、抗 TNF-α 联合巯嘌呤药物或甲氨喋呤的联合组、单用巯基嘌呤或甲氨蝶呤的抗代谢药物组及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的对照组。

研究共入选 333 例 IBD 患者,其中 55 例诊断肿瘤后接受抗 TNF-α 治疗,51 例接受抗 TNF-a 和抗代谢药物联合治疗,78 例予以单用抗代谢药物治疗,149 例未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入选患者均在 IBD 治疗前诊断为肿瘤,其中包括 75 例胃肠道肿瘤,69 例皮肤肿瘤,30 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 159 例其他恶性肿瘤。

研究结果显示,随访期间 90 例(27%)发现肿瘤,其中 44 例(13.2%)为新发,48 例(14.4%)为肿瘤复发,8 例(2.4%)为新发并肿瘤复发。抗 TNF-α 组、联合组、抗代谢药物组及对照组之间发生肿瘤的时间并无差异。

研究发现,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肿瘤发生风险及继发肿瘤发生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此外,研究结果显示,诊断肿瘤后持续给予抗 TNF-α 治疗与肿瘤发生风险、肿瘤类型、肿瘤风险类型并无显著相关性。

故研究者指出,无论 IBD 患者和既往有肿瘤病史的患者是否接受抗 TNF-α 或抗代谢药物治疗,都不增加肿瘤事件的发生率。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罗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