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但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不尽人意。
傅剑华教授研究团队在国内率先完成术前放化疗并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 II 期临床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启动了全国多中心的随机对照 III 期临床研究,初步结果显示:术前放化疗联合手术有望较单纯手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临床实践中,食管鳞癌患者对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存在异质性,目前没有方法可以准确预测疗效。因此,如何在治疗开始前,针对病人个体异质性,选择给予适当的治疗方式,如对新辅助敏感患者,给予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的治疗;而对新辅助耐受者,仅给予单纯治疗,是目前研究的关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此,傅剑华教授研究团队筛选并入组 2007~2015 年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及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放化疗(顺铂联合诺维本方案)及手术的临床分期为 IIB~III 期的食管鳞癌患者,并分为训练集和外部验证集。
对于训练集标本,通过 miRNA 表达谱芯片检测及 qPCR 验证,发现了 10 个在新辅助治疗敏感组及耐受组间差异表达的 miRNA(改变倍数>1.5, p<0.05);并且,运用决策树、判别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等多种方法构建新辅助放化疗敏感性预测模型,并进一步在验证集中检验所建立模型的预测效能。
结果发现,由四个 miRNA(miR-145-5p, miR-152, miR-193b-3p 和 miR-376a-3p)构成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结果,其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对于新辅助放化疗疗效预测的总准确性分别为 100% 和 87.3%,对于新辅助放化疗无效病例预测的敏感性分别为 100% 和 83.3%,特异性为 100% 和 88.1%。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外科学顶级杂志 Annals of Surgery。
这一研究发现,证实了联合检测多个 miRNA 表达预测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敏感性的可能性,为食管鳞癌个体化治疗的实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今后的研究将扩大病例规模,待获取远期生存率等整体随访资料后,进一步评价该模型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