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大同: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内科学专业首席科学家。他毕业于首都医学院医疗系,1979年考取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从师于我国血液学奠基人之一宋少章教授研究恶性淋巴瘤的免疫球蛋白分泌规律。现任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临床药理基地和国家抗肿瘤药GCP中心副主任,伦理委员会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在恶性淋巴瘤的免疫球蛋白研究中,他通过反复实验,创造性地改良了常规免疫电泳法,使很多微量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均可被发现,从而大大提高了B细胞恶性淋巴瘤的检出率。1982年又报道了国际上首例双副蛋白血症IgA型多发性骨髓瘤,填补了诊断上这一空白,引起国际上同行的重视。1984年他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M.D. Anderson肿瘤中心临床免疫和生物学治疗系进行协作研究。由于具有长期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工作经验,他一直坚信中医在肿瘤的治疗中应当起到一定的作用,于是便开始从植物中寻找生物反应调节剂(BRMs)的研究。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发现黄芪的成分F3可以提高LAK细胞的杀伤能力并且大大减少白介素-2的诱导剂量,从而为临床减毒或无毒使用白介素-2开辟了新的途径。美国多家新闻媒体对这一成果进行了广泛报道,引起国际生物免疫学界的极大重视。基于在这一领域里的多方面贡献,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ACR)在1988年吸收他为正式会员,次年获得卫生部颁发的“孙氏鼓励医学科研基金”二等奖,并于1994年获此项目专利。在此之后,他又积极探索了化学免疫学疗法以及TAK细胞的临床疗效,对于晚期胃癌和食道癌的有效率在中间阶段性小结中分别达到60%和80%,这一疗效目前在国内外都是领先的。他十分重视中药在肿瘤治疗当中的作用,长期以来积极进行扶正中药在免疫调节作用方面的研究及治疗肿瘤的临床观察,并配合生物治疗、化疗等手段综合治疗癌症,在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黑色素瘤、肾癌等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成绩。
为了使中国肿瘤治疗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并能够开展更高层次的学术研究,1997年参与创建并当选为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CSCO)主任委员。在他的领导下,先后组织开展了十几项全国多中心协作研究;积极进行全国的临床肿瘤教育和交流;努力与国际接轨并积极参与国际临床研究工作。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和亚洲临床肿瘤学会(ACOS)发展了友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于2003年5月与ASCO正式达成互认互惠姊妹学会会员关系,CSCO从此加入了“肿瘤界的WTO ”。于2004年6月又与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达成互认互惠姊妹学会会员关系。目前,从会员数量上讲,CSCO已是国际上第三大临床肿瘤学会,是肿瘤界最活跃的学术团体之一。储教授先后 应邀出任国际乳腺癌研究组(BCIRG)科学指导委员会(Scientific Advisory Board)委员和国际肿瘤 治疗和 研究组织(INCTR)指导委员会 (Advisory Board) 委员职务,于2003年8月出任ASCO面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东欧的肿瘤学多学科规范治疗教育的 MCMC 领导小组成员。他积极带领我国肿瘤界参加了世界范围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和教育活动。
认真做事,认真做人是他的宗旨。目前他已在国内外杂志和AACR、ASCO等重要会议发表论文一百余篇。编写和参与编写肿瘤治疗专著10余本。并任《临床肿瘤学杂志》主编,《中国肿瘤临床年鉴》、《癌症进展》常务副主编,著名国际肿瘤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中文版编委、 亚太区杂志《CANCER REVIEWS》编委。2000年8月后又应邀出任著名国际肿瘤杂志《CANCER》的副主编,负责亚洲地区。2004年出任新成立的《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的轮值主编。是医学界著名的集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医和西医均有一定造诣的临床肿瘤内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