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在召开的 2015 年亚太消化疾病周(APDW2015)上,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钱家鸣教授就我国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上升的原因、炎症性肠病的激素治疗、肠道菌群调节剂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IBD 的治疗进展回答了丁香园的提问。
一直以来,炎症性肠病是一个「西方病」,近年来中国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在中国崛起。
炎症性肠病的明确发病病因至今不明,可能与饮食习惯改变、饮食过于清洁,肠道免疫反应减弱有关。由于中国饮食的西方化,炎症性肠病将成为亚洲未来 10 年乃至 20 年的主要消化疾病。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在中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较高,不同于克罗恩病初始以激素治疗为首选,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以用美沙拉嗪为首选,治疗无效再积极行激素治疗,而激素治疗无效或耐药的治疗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
由于中国人和欧美人有基因的差异,改变饮食、补充一些有益菌群或可辅助治疗该疾病。
丁香园发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