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与炎症性肠病无关

2015-12-16 00:02 来源:丁香园 作者:meiling
字体大小
- | +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胃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在根除 H.pylori 方面的应用,H.pylori 的流行率呈下降趋势。然而,在过去 40 年里,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因此,有学者提出根除 H.pylori 治疗与 IBD 可能存在相关性。

为此,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 Rodriguez 教授对 H.pylori 感染与 IBD 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综述及 Meta 分析,同时由于肝肠螺杆菌属及弧状杆菌属与 H.pylori 存在交叉抗原,因此将这 2 种细菌也选入分析研究中,研究结果发表于近期的 Gut 杂志上。

该研究纳入了至 2015 年 7 月电子数据库可检索到的关于 H.pylori 和/或肝肠螺杆菌和/或弧状杆菌与 IBD 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章,并行异质性、敏感性和分层分析。入选标准:患者明确诊断为 IBD;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H.pylori 检测方法为至少一种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方法(如组织学活检、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实验等);肝肠螺杆菌属及弧状杆菌属需通过标准方法检测(如细菌培养、血清学和或分子技术等)。

纳入分析的病种包括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UC)和炎症性肠病未分型(IBDU),一共纳入 40 项研究,共 799 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胃 H.pylori 感染与 IBD 无明显相关性。比起 UC,这一相关性在 CD和 IBDU 患者中更为明显。与胃 H.pylori 不同,该研究还发现非 H.pylori -肝肠螺杆菌及弧状杆菌属中特别是 C.concisus 和 C.showae 等细菌可增加罹患 IBD 的风险。

此外,Blaser 等研究提出 H.pylori 感染与 IBD 及哮喘、食管腺瘤均无明显相关性,且可能与 T 细胞源性的免疫或代谢紊乱也无明显相关性。这一机制可能与 H.pylori 感染后机体出现防御性机制相关(如增加树突状细胞的耐受性、通过刺激机体产生 IL-8 进而抑制 T 细胞活性)。

最后,研究者分析得出结论,H.pylori 感染后,不论种族、年龄、检测方法以及此前是否应用氨基水杨酸和糖皮质激素均与 IBD 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然而抗生素可影响上述相关性,肝肠螺杆菌属和弧状杆菌属可增加 IBD 风险,同时研究者推测, H.pylori 可能在 IBD 患者中有免疫调节作用。

因此,对于存在 H.pylori 感染的宿主单纯行根除 H.pylori 治疗并非完全正确,因 H.pylori 的缺失可能导致 T 细胞源性的免疫调节紊乱。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罗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