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可表现为多种症状。促动力剂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可迅速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邹多武教授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中的注意点、不同亚型的治疗方案选择、以及促动力剂如何改善患者症状等内容分享了他的临床经验。
丁香园: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目前研究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哪些认识?
邹多武教授:功能性消化不良指因为各种各样上消化道症状就诊,但排除了器质性、代谢性的原因可以解释的一组症状。
从定义上就可以看到,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原因和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从发病机制来说,部分患者是胃肠道的动力障碍,一部分患者是内脏感觉的高敏感;现在发现,胃肠道低度炎症,甚至是有些细菌感染,或者是胃肠道内菌群失调,可能也都有影响。
此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胃肠道功能的改变,动力的改变,跟患者本身受到的外界压力、精神心理因素影响也有关系。患者个体因素,还有一些外界因素,甚至社会因素,都会导致胃肠道功能改变,引发上消化道症状。
丁香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上腹胀闷或早饱感或餐后饱胀、食欲缺乏、嗳气、恶心或呕吐等,这些临床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在诊断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邹多武教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实际上,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中,上消化道的各种症状都会有所表现。很难单从一种症状来诊断患者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那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呢?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表现、病史来判断。病史越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能性就越大,另外,患者病情反反复复,时好时坏,这种情况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能性更大。
当然,如果是初诊患者,应该做详细的检查,除外器质性疾病,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上消化道系统中食管、胃的一些器质性疾病、炎症、肿瘤等情况,都需要排除。
其次,还要考虑到上消化道系统中跟胃相临近的器官,即肝胆胰脾的一些疾病,特别是胰腺疾病,甚至还有一些肠道的疾病也需考虑,因为肠道在腹腔里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这些情况我们都要考虑到,对相关疾病都排除后,才能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
丁香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应迅速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预防复发,经验性治疗适用于哪些患者?
邹多武教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多,从医生的角度而言,患者前来就诊,医生如果做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需要根据经验来考虑、推测患者可能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是什么,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大多是基于医生的经验,以及医生对患者症状的判断。
丁香园: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两个亚型的治疗方案有何不同?
邹多武教授:这是在临床实践中,迫不得已进行的区分。因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非常多,在处理患者这些症状的时候会发现,有些患者描述自己只在进餐后不舒服,但有些患者主诉症状与进餐无关,根据不同的描述进行分型。
一般而言,人的生理功能在空腹和进餐后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患者如果进餐后出现症状,医生会考虑是否患者对食物的接纳出现问题,比如,胃底不能容受性舒张来接纳食物,当胃底接纳食物后没有足够的收缩力来消化食物,当食物被消化后无法顺利排空到肠道等可能性。处理这些患者时,考虑通过增加胃底的容受性舒张,增加胃底的收缩力,协调、加快胃的排空来进行治疗。
而症状与进餐无关的患者,症状表现往往更多是上腹痛等,则更多考虑患者胃肠道本身比较敏感,或者胃肠道发生低度炎症,或者疼痛的敏感性增高。
不同的可能性,处理的策略也不一样。作为医生,不可能把所有调节胃肠道功能的药同时用于一个患者。分为两种亚型,会使我们的治疗更有针对性。
丁香园:有些患者同时具有PDS和EPS的多种症状,在亚型分类上有所重叠,针对这部分患者如何处理?
邹多武教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分型完全是根据症状来判定的,因此也一定不是绝对的。实际上,这两种症状的重叠非常多见,大约有40%甚至更高比例的患者有症状重叠。如刚才所说,分型是希望在初始治疗时能找到一个“抓手”。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症状重叠的患者,需要分析主要症状是否与进餐有关。与进餐有关的,更多地考虑从调节胃肠道动力来着手治疗;与进餐无关的,以降低胃肠道的敏感性,控制炎症等措施为主。
但如果主要针对进餐后症状的治疗效果不佳,仍然可以采取一些治疗措施来改善胃肠道的敏感性、控制炎症。反之,对于症状似乎与进餐无关的患者,若治疗后没有明显效果,仍然可以考虑通过调节患者胃肠道动力来治疗。
丁香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性治疗,疗程建议为多长时间?
邹多武教授:功能性消化不良首先没有器质性或者代谢性的原因可以解释,并且影响因素非常多,这就决定了这是慢性的、反复发作性的疾病。因此,治疗目标就是缓解患者的症状,同时病情反复发作时应避免漏诊器质性疾病。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建议的治疗疗程是2-4周。经过2-4周的治疗,绝大多数症状都能得到缓解,可以停药。
如果经过2-4周治疗,患者的症状仍然无法缓解,首先需考虑诊断是否正确;其次考虑初诊采用的策略是否不适合患者,提示医生更改治疗方案。
目前来说,功能性消化不良长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并没有癌变等十分严重的后果。若患者经2-4周的治疗后症状缓解,可以停药,也能够减轻患者的负担。
丁香园:促动力剂是FD治疗的一线药物,选择性外周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作为临床最常用的促动力剂,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邹多武教授: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里,促动力药一直是一线的治疗。促动力剂的药理机制,一是改善胃底容受性舒张功能,二是增加胃窦的收缩,使食物在胃里能够被磨碎。三是增加胃排空。如果患者在餐后出现症状,肯定将促动力剂作为首选。
此外,有些促动力剂对食管的清除功能有影响,有些促动力剂有全消化道的作用,除了有促进胃动力,还可以促进小肠和结肠的动力。
促进消化道的动力能够使食物更顺利地在消化道中传输,使营养素得以吸收。
同时,促动力剂价格比较便宜,相对来说非常安全。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大多与进餐有关,在分型中,餐后不适综合症的患者更多见
因此,在临床上,促动力剂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常见的药物。其中,外周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是临床中最常用的促动力剂,这类药物的有效性较好,同时比较安全的。当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即便不接受治疗,也无危及生命的后果,在治疗中依然要重视、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关注人群特点,使用合适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