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 食管(BE)是食管腺癌(EAC)的重要危险因素,理论上,射频消融(RFA)能使肠化的 BE 黏膜恢复正常,从而降低 EAC 风险。但目前罕有 BE 患者接受 RFA 治疗后EAC的发生率、死亡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报道。
为此,以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 Wolf 为首的多位学者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发现,RFA 能显著降低 BE 患者发生EAC的风险,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 2015 年 8 月 28 日的 Gastroenterology 杂志上。
研究采用了美国 RFA 登记中心的数据,选取了 2007 年 7 月至 2011 年 7 月接受 RFA 治疗的 BE 患者,并随访至 2014 年 7 月。
最终纳入4982 名患者,47% 无不典型增生(NDBE),7% 不确定是否为不典型增生 (IND ),20% 为低度不典型增生(LGD),20% 为高度不典型增生(HGD),4% 为食管黏膜内癌,1% 为侵袭性食管癌。BE的平均长度为4.1cm。研究人员根据病理类型进行分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平均接受 2.9±1.8 次治疗,84% 的患者的肠化完全消失。2%(100名)的患者在研究期间发展为EAC,发生率为 7.8/1000 人年。0.2%(9 名)的患者最终死于EAC。上述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为 3%,其他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事件及其他部位肿瘤。
EAC主要发生于 HGD 患者(30.3/1000 人年),LGD、IND 及 NDBE 患者EAC的发生率分别为 4.3/1000 人年、2.1/1000 人年和 0.5/1000 人年,且发生EAC的 NDBE 患者病变均为长节段型。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BE 病变长度每增加 1 cm,其发生EAC的风险上升 1.2%,并且风险根据不同的病理分型而变化。此外,鳞状上皮下 BE 发生 EAC 的风险为 2.7,既往胃旁路手术者风险为 9.4。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患者死亡率与年龄及病理类型有关,而治疗后肠化完全消失为保护因素。而 BE 长度、病例类型为高度不典型增生及鳞状上皮下 BE 是 RFA 术后发生 EAC 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病理类型不仅与 EAC 发生风险有关,更与其死亡率相关。
最后,研究者认为,RFA 能减少发生 EAC 的风险及其死亡率。与先前 EAC 自然病程的研究相比,RFA 能使 HGD 患者发生 EAC的风险降低 50% 以上,且其死亡风险较低。
到目前为止,病理类型是决定 BE 患者 RFA 术后监测间隔时间的唯一因素,该研究或可在指导监测间隔时间的制定方面提供重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