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胰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技术进步,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已从一种诊断手段发展成为了集疾病诊断和微创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技术,开创了胆胰疾病诊疗的新格局。
因创伤小、效果好、负担少等特点,ERCP技术受到了国内众多医师和患者的青睐,每年需接受ERCP手术诊疗的患者已达110万人左右。但由于医疗技术人才和现有设施限制,日益增长的患者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为加速推动ERCP规范化诊疗技术在国内医师中的普及,助力填补我国胆胰疾病患者需求和ERCP技术人才之间的缺口,中国ERCP技术标准化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发起,国家卫生计生委人才中心和ERCP专家委员提供技术支持,波士顿科学公司全力协助,是我国首个以理论结合实践的ERCP规范化培训模式。
今日,项目专家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李兆申教授接受了丁香园特约专家采访,与广大消化科医师分享ERCP技术的临床应用趋势及ERCP技术标准化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情况。
ERCP技术已成为胆胰疾病的重要诊疗方式
丁香园:目前胆胰疾病在国内的发病现状如何?
李兆申教授:中国是消化病大国,消化病发病率多年来居高不下,中国有超过10%的人群在一生之中患有消化道疾病。胆道疾病,包括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肿瘤的患者数在我国约有6000万,而需要ERCP手术诊疗的患者约有100万。胰腺疾病相对来说较少,每年的发病患者数在50万左右。但胰腺疾病和胆道疾病之间联系紧密,可互为因果,互相影响。
丁香园: ERCP被誉为诊断胆胰疾病的金标准,也是治疗胆胰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 该技术与传统胆胰疾病的诊疗方式相比有哪些主要优势?
李兆申教授:上世纪90年代前,胆胰疾病的手术治疗多是巨创的。也有部分患者选择西药或中药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90年代以后,腹腔镜治疗成为了主流。腹腔镜的应用使得胆囊结石等疾病的治疗不需要开腹。但对于胰腺炎、胰腺囊肿、胆管结石,胆道狭窄等病变,腹腔镜治疗效果有限,亟需应用更广泛的诊疗路径。此外,不论是开腹手术还是胆管结石腹腔镜治疗,术中都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麻以开腹操作,对患者的身心负担很大。
相比之下,ERCP技术因无需打开腹腔,手术创伤更小,住院时间更短,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治疗痛苦和对其日常生活的影响。实行ERCP技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往往只需3-5天,代表了胆胰疾病治疗手段从巨创到微创的革命性发展。
丁香园:近年来ERCP诊疗技术有哪些突破性发展?
李兆申教授: 90年代以后ERCP技术逐渐由单纯造影诊断,过渡到集诊断和微创治疗为一体的综合诊疗技术。近年比较受瞩目的一项技术是波士顿科学公司开发的胆道子镜光纤直视系统SpyGlass™。该系统可经十二指肠镜直接进入胆道或胰管,通过母镜活检孔插入子镜,助力医师在直视下观察胆管内病变,并取活检,大大提高了胆胰肿瘤尤其是早期肿瘤的诊断率,代表了精准诊疗的前沿发展。
ERCP规范化诊疗技术待进一步普及
丁香园:目前,ERCP在我国的临床应用现状如何?
李兆申教授:三十多年前,国内仅有极少数医院可以实施该技术。而今天, 能够运用ERCP技术的医院已有1000多家,能够开展ERCP手术的医师有1500名左右。尽管国内每年能够完成的ERCP病例数约有20万,但仅能够满足1/5的患者需求。
技术人才和设备的短缺是目前阻碍ERCP技术普及最主要的原因。虽然中国ERCP技术发展很快,但医患比例跟美国、丹麦、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这也是我们发起中国ERCP技术标准化人才培养项目的主要初衷。
丁香园:您认为国内内镜医师应该如何进一步熟练掌握ERCP技术?或者说在临床应用中,内镜医师运用ERCP诊疗胆胰疾病时会遇到哪些普遍性问题?
李兆申教授: 因操作空间小、操作环境复杂,ERCP手术被认为是内镜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种术式。胰腺炎、穿孔、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并不罕见,其预防和应对已成为业内的主要关注。规范手术准入、术前准备、分级操作和术后处理均为预防ERCP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助力ERCP技术在华普及
丁香园:据悉,中国首个ERCP技术标准化人才培养项目已正式实施。目前项目已在哪些城市开展?
李兆申教授:随着患者需求和医师供给短缺矛盾的日益突出, ERCP技术人才的培养受到了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和各级协会的广泛重视。近年来在政府、学界和相关企业的支持下,我们瞄准技术普及的现状和难点,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了包括人员入选、正规培训、导师手把手指导到未来随访在内的ERCP技术标准化培养模式。如果在中国培养结果良好,这一模式也可作为案例在全世界推广。
ERCP技术标准化人才培养项目第一期刚刚启动。在国内ERCP技术资源较成熟的省市中,我们筛选出了具备出色教学能力、优秀教学队伍和丰富患者资源的19家医院作为首批临床基地,并邀请了众多ERCP权威专家担任导师。我们希望,项目每年能够为国内医学界输送100名左右掌握ERCP规范化技术的青年骨干,以助力技术人才梯队建设,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安全、高效的ERCP诊疗技术。
丁香园:医师如何报名参与此项目?是否有一定的选拔标准?
李兆申教授:经专家委员会讨论决定,参与项目的青年医师需具备一定的内镜操作资质和经验,且其所在的医院需拥有完备ERCP技术设备和人员条件。
丁香园:最后还请李教授为我们简单分析一下,ERCP技术标准化人才培养项目将如何真正帮助到临床医师的技术掌握?
李兆申教授:此前国内并没有标准化的ERCP培训体系,大多医师均通过自主联系相关机构或自学练习技术。
中国ERCP技术标准化人才培养项目搭建了长期、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体系。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为学员准备了基础理论与操作实践、临床培训基地培训、专家手把手辅导、培训基地复训学习四个阶段的阶梯式培训课程,并安排国内最权威的内镜医师悉心指导,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技术规范化理念和操作要旨,以将ERCP技术安全、高效地应用于临床诊疗。
希望ERCP技术标准化人才培养项目能够最终为ERCP技术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普及提供一个可学习、可借鉴的优秀模式。